四
清华紫光
“红色供应链”
今年6月,台湾出口大幅衰退。悲观声中,有人怪台当局推展两岸经贸关系,使得台湾厂商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助长大陆 “红色供应链”崛起,反过来成为台湾最大竞争对手。近来,大陆紫光计划收购台湾半导体封测厂,台湾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赴南京设厂,更使这个词频现报端。
“红色供应链”,是指大陆把原来需要进口的中间产品转为自己生产,将整个供应链建立在大陆。台媒将大陆“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雄心窄化曲解,认为是冲着台湾来的。其实正如同岛内业界所言,“红色供应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台湾应该借此促进产业升级,而不是在中下游打价格战拼杀。此外,在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电力运输等行业可以搭“红色供应链”的便车发展壮大自己。朱立伦说得好,“红色供应链”与“台湾产业链”是可以互补双赢的。
>>观点:紫光乍现 卷起台湾半导体产业千堆雪
台湾《中华日报》12月16日社论指出:台湾封测产值居全球之冠,日月光、硅品名列全球第一及第三大厂。两大如能善意合作,有裨于健全体质、开疆拓土,惜因山头主义作祟,硅品先是引进鸿海当“白衣骑士”,拟用换股方式让鸿海成为最大股东,但股东会并不埋单,硅品技穷才下猛药,求助中资紫光集团。高潮迭起,诡谲多变,未来硅品花落谁家?犹未可知。 >>详细
香港中评社12月15日发表社评说,大陆紫光集团宣布以溢价认购台湾半导体封测厂股份,两个月内取得台湾第二、三、四大封测厂大量股权,意外成为台湾2016大选热门议题。相较于相关企业在股市上演庆祝行情,朱立伦与蔡英文对紫光大举入股台厂都持保留态度,研判未来要全部通过台湾投审会审核可能不乐观。台湾科技业身处新一波全球性半导体整并潮,却拖着沉重的政治包袱,将是台湾的大危机。经过8年,最近两岸氛围虽有好转,但选举一到,民粹还是当道。从IC设计到封测大厂抢着与大陆合作,却遭到蓝绿政党阻拦,对台湾构成了长远影响。大陆科技产业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时代,进步突飞猛进,各地重量级企业都抢着卡位寻求合作机会。如果台湾最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也因政治干预不敌残酷的竞争败下阵来,届时台湾经济、就业就是一败涂地了。 >>详细
五
卡式台胞证
卡式台胞证
9月21日起,大陆全面实行卡式台胞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始受理申请,同时停止签发本式台胞证。此前从7月1日起,公安机关就已经取消台胞签注,岛内民众来大陆真正实现了想走就走。一张小小的卡式台胞证,却让台湾政坛闹翻了天,在岛内引发部分政治人物“矮化台湾”“让台湾失去尊严”以及使“个人资料外泄”等荒谬可笑的言论。
有人放言说大陆发放的卡式台胞证含所谓“无线射频辨识(RFID)功能”,能被定位和追踪,经台湾安全单位检测后证实根本没有这回事。用台湾旅行业者的话来说,卡式台胞证和纸本没差异,所谓“统战”、“个资泄露”等疑虑不过是庸人自扰,因为申请数据跟旧版相同,“只是使用起来更方便了。”
>>台媒:卡式台胞证有利于两岸交流
根据“交通部”统计,去年台湾民众入境大陆多达536万6千人次,大陆官方每次签注收费约新台币200元,免签注后一年可省10亿元新台币以上,加上登陆旅客尚须付给代办旅行社手续费,则为数更为可观。但除了省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幅简化签注及通关手续,有了卡式台胞证,说去就去、说回就回,通关时轻轻一刷即可通行,往来两岸更加便捷轻松。至于少数人的质疑,以当前两岸环境,纵或不能轻忽,却也不宜过度杞人忧天。现行台胞证需要签注,常招致异议人士批评:“大陆再三强调两岸一家亲,岂有家人回家还要签注?”如今大陆准备免台胞签注,却又招来矮化质疑,试问异议人士究竟要签注还是免签注?此外,某“立委”倡言与其免签注,不如开放两岸民众各凭护照往来。但衡诸现实根本做不到,只是说给自己爽罢了。 >>详细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