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九合一”选举看台湾政治制度的缺失
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尽管票面上是民进党大赢而国民党惨败,但若从政治学的眼光来审视,则第一最大输家,当是台湾的“民主制度”;第二暗藏的大输家,则是台湾大众的福祉(包括40岁以下的一代,虽然其可能还懵懂不知个中底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或标新立异,而是有其内涵及深奥道理。必须要从政治学角度来观察,才能洞悉其中微妙道理。
政治学是一门浩瀚的学科。但从政治学有关民主政治开宗明义第一课来说,一个健康民主制度的第一要件,是需要有“忠实”的反对党存在。另外,对于执政党而言,政党政治的游戏规则,归根结底是“多数决”。可是国民党自2008年执政期间以来,不懂得此点,这也是国民党惨败的原因之一。
民进党并非“忠实反对党”
所谓“忠实的反对党”的“忠实”是指忠于社会福祉,而非照顾一己之私的政党利益而以牺牲社会福祉来拖垮执政党达到夺权之目的。民进党虽然是台湾的第一大反对党,但诸如在反对ECFA以及反对服贸协议的问题上,没有一处不是以不惜用拖垮台湾经济来祸害国民党的执政表现。结果造成台湾由亚洲“四小龙”之首沦为“四小龙”之末。因此,民进党没有资格成为“忠实”的反对党。早在民进党极力支持“太阳花学运”反服贸运动时,明眼人已经看出民进党在幕前幕后操作的用意,乃在借此拖垮国民党的阳谋。因为台湾经济70%已是服务行业,而台湾境内已经饱和。如果与大陆服贸协议签成生效,则台湾经济可以增长37.8%。所以绿营要搞垮该服贸协议的最终目的,乃在要借此拖垮执政党。这次“九合一”选举国民党的惨输,可以说是不幸的预言兑现了。因此,充其量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不忠实”于人民福祉的反对党诡计得逞,而不能说是它的胜利,更不能说是台湾“民主制度”的胜利。因为这个制度里出现了一个堪称“内贼”的势力,处处要以不惜损伤人民福祉利益来作为党争的手段。这是台湾“民主政治”的失败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