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近日报道,成昆铁路线上的公益性“绿皮慢火车”,穿行在四川大凉山深处,尽管列车上没有空调、餐车和卧铺,却以低廉的价格受到了沿线彝族同胞的喜爱。
时光斗转星移,中国铁路走过了60多年的改革发展,而穿行大凉山的慢火车40多年保持低票价,令人费解。笔者记得管理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企业是以利润为目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可成昆铁路线上开行的“慢火车”,却实实在在记录下了铁路部门对老百姓最长情的告白。绿皮火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山区人民的记忆,更见证了铁路部门不变的守护, 不忘初心,拉着大山深处的彝簇老乡带去通行的便利、致富的希望。
或许你不知道,第一列绿皮火车是什么时候进入咱们的生活,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几代科技工作者和铁路人用血与汗铸就了“中国高铁”这一世界级名片。时光流逝中,绿皮火车渐渐被更安全、更快速的高铁所代替。然而在四川大凉山茫茫群山腹地的铁路,两对站站停的慢火车成了彝族老乡的“赶集车”,车内风景全国独有:身着彝族服饰的老乡三五成群地坐在车厢里闲聊,行李有土豆、花椒,有鸡、鸭,甚至猪等,这些山货很受县城里的人欢迎,他们带着希望去集市,带着满意回乡里,成昆铁路小慢车一路播撒欢声笑语。慢火车早已融入他们生活,几十年不变的相守,记录下了深山民众最深的情怀。
如果说难以释怀的是人情,慢火车则成了山里孩子的“校车”,载着梦想与未来,也是成昆铁路这两趟慢火车开行至今的社会现实意义。5633/5634次、5619/5620次列车作为成昆铁路线上四川境内最后的两列慢车,把彝族老乡的视野带出了大山,思想观念与外界接轨。以离瓦祖车站最近的沙马拉达乡觉莫村为例,全村超过1/3的人在不同层面的学校读书学习,而县城喜德车站,周末乘坐上下行列车的学生总量达到了3000人。身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彝族孩子也是成昆铁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笔者认为,公益性慢火车在当今这个时代,仍然有着它特殊的使命,这一切只因彝族老乡出行需要,人民铁路为人民,汉彝一家亲。四川大凉山的“绿皮慢火车”只是一个缩影,另外,全国各地还有81对慢车。
或许你会跟笔者一样,希望在渺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能一直看到可爱“绿皮慢火车”的曼妙身影,并希望陪着它一路走下去。希望这些慢火车一辈子服务大凉山,伴随着它最长情的告白与相守,让大山的民众畅谈今日的美好,共享铁路发展成果。(中国台湾网网友:钱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