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近日发生一起街头故意伤害案。案发后,当地一女子在微信群传播血腥图片,谎称为现场图。27日,这名女子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新华社)
如今,微信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日益庞大,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微信日平均用户已突破7亿人,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有啥新鲜事成了常态,朋友圈不仅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视野也拓宽了不少,有什么好的东西大家分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微信“朋友圈”交往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的弊病也格外明显。“朋友圈”交往方式的建立是基于信任关系之上的,彼此的信任促成了“朋友圈”的形成。朋友圈给人们带来社交互动、信息服务、观点交流等极大便利。然而,在“朋友圈”内存在一些人一味的为了迎合他人从而使用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并且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真实目的。一些不法分子更是如此,他们编造大量虚假信息,为的就是获取圈内人的信任,从而开始下一步的行骗计划,很多不明事理的网民就相互转发,无意中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大范围的传播强化了谣言的欺骗性,又进一步加剧了接收者的迅速扩散,最终形成“锁链式传播”模式,造成很多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今年2月以来,“紫菜居然是塑料做的,这些黑心的商家,转起来,让更多人知道!”的谣言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引起轩然大波。近日,公安机关就抓获了18名制造、传播“塑料紫菜”谣言以及实施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人员。这些谣言的传播在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恐慌的同时,也给紫菜销售、加工和养殖的产业链带来重创。“肉松是棉花做的”、“大米是塑料做的”,朋友圈疯传的一例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造成民众对相关企业和食品质量安全造成极大不信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恐慌,影响恶劣。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不法分子妖言惑众,利用民众从众心理,推波助澜,从中牟利之外,更多地是不明真相的民众在没有搞清楚是非情况下,在上网时道听途说,随意将网络的不实虚假内容,在微信群传播造谣,造成在更多微信群大范围传播,几何倍数的扩散下,社会危害性极大。笔者认为,很多谣言都是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一是要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及时发现网络上谣言散播苗头,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做好辟谣及阻断及引导舆论导向的相关措施,以示正听,驱散谣言。二是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真空,对于恶意传播不实信息,恶意散播空幻谣言的,造成社会恐慌及企业及个人名誉损失的一律纳入刑法,加大惩处力度。三是加强法制教育,网络是自由的,但应该是不危害社会安全的自由,是合法合规范围内的自由,网络属于公共场所,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是感情圈,知识圈,不是谣言圈,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公共场所散布谣言、虚构事实,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都将受到严肃处理。四是加强对微信公众号发布平台的审查义务,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关切民众关注热点问题,解决好相应的现实社会问题,斩断产生谣言的根源”。(中国台湾网网友:孟宪利)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