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替群众脱贫”折射畸形政绩观

2017年04月19日 18:4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去年12月,白安村组织填写脱贫攻坚脱贫户年末核查表和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调查表,王西军将贫困户王某的个人信息随意填写为耕地面积2亩,生产经营性收入1800元,当年人均纯收入3560元,并代替王某签名填写了脱贫确定书,使其“脱贫”,王西军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4月20日,新华网)

  据媒体报道,为“帮助”一贫困农户达到脱贫标准,安徽宿州市村干部王西军竟然填写脱贫调查表“造假”,并代替该贫困农户签名,使其“被脱贫”。后在第三方对当地精准脱贫工作监测评估中,王西军的造假行为“露馅”,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身为基层干部,竟敢大玩“替人脱贫”把戏,这无疑违背了精准扶贫的应有要义。笔者不禁感叹,“替群众脱贫”折射畸形政绩观。

  脱贫,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虽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确是道难题。但这不足以成为不脱贫或者假脱贫的理由。因此,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然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少数基层干部,为了追求短期政绩,昧着良心搞“假脱贫”“数字脱贫”,贫困群众“被脱贫”,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近年来,在脱贫“造假”并非孤例。一些地方对于脱贫攻坚,打出了类似“提前脱贫”“率先脱贫”,甚至用脱贫调查表“造假”的方式“帮助”农户达到脱贫标准,这着实让大家感到诧异。其实,“替群众脱贫”和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都是“一脉相承”,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在一些基层干部眼里,寻找政绩往往比体味百姓疾苦更重要。所以,“替人脱贫”问题在于畸形的政绩观在作怪,以弄虚作假的形式擅自摘掉“贫穷帽”,不仅会给中央的脱贫攻坚计划带来被动,也会让群众反感,影响政府公信力,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实在是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替群众脱贫”的现象着实值得以警醒。其实,杜绝“替群众脱贫”也并非难事。为了扶真贫、真扶贫,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检验,一方面要树立领导干部的正确政绩观,不能把脱贫攻坚当成政绩工程。另一方面要严格把握好脱贫标准,完善程序,强化考核和评估,按标准按程序严格验收,通过实施“回头看”“回马枪”挤出水分。唯有此,才能让各种花样的“假脱贫”“被脱贫”无处藏身,带领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换来贫困群众的真正满意。(中国台湾网网友:梁建曾)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