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4月10日圣贝纳迪诺北园小学发生枪击案,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死者中包括一名8岁的小学生。
1999年,美国的“科伦拜”校园事件中,两名青少年手持枪支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15人,并造成24人受伤。
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支案造成24人死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校园枪击案。枪击发生时从校园的广播中可以听到尖叫声。
2016年,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家名为“脉搏”的同志酒吧发生的一起大规模枪击案,共造成49人死亡,44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
“枪击事件”“恐怖式自杀袭击”是美国最常见的人身伤亡事件,通常发生在校园和公众场合。阿拉巴马大学研究表明美国校园和工作场合枪击案件发生率占全世界的62%。另据路透社2015年的报道,美国一年发生了超过350起,每起事件中至少4人丧生的枪击事件。华盛顿邮报研究谷歌在线搜索数据发现,以“枪击案”为关键词搜索的数量在近些年急剧上升,这意味着更多的美国人关注到枪击案带来的威胁。
当国内崇洋媚外的人大肆宣言“美国多么自由,美国生活环境多么优越,美国社会保障多么健全”的时候,美国民众正在为枪击事件而担忧。这频发的惨烈的枪击案件引发了我们对美国“自由”的思考,难道美国的“自由”对社会的发展有利而无害?难道美国的“自由”真的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
首先,美国持枪自由。在美国买枪和卖菜一样容易,超市商店摆放着各类枪支供人民选购。2009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数量为3.1亿支,首次超过美国人口的总和,枪支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美国联邦调查局在2016年的“黑色星期五”的调查中,美国的枪支武器销量创下几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很多美国人并非利用打折活动购买玩具枪和圣诞礼物,而是忙前忙后购买枪支,这有点难以理解。美国崇尚“自由”法律规定持有枪支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所以购买、持有、使用枪支看起来也就是合法的了。
其次,美国的教育制度要求孩子们“自由发展”。给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这种自由是不加任何管束的绝对的自由就是“愚昧”了。这就好比一棵树不修剪枝丫那它可能就要“疯长”了。枪击案件中,很多嫌疑犯是激情犯罪,他们不懂怎么去管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加。
再次,美国公民崇尚自由,个人利益至上。这是他们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在“枪击事件”中暴露了他的缺点。这些嫌疑犯不懂在保障个人利益的同时兼顾别人的利益,不懂自由是个人的自由不应该让别人尝自由的恶果,不懂“仁爱之心”,更不懂尊重别人的生命。所以他们自杀的同时也要人“陪着”,真是可笑之极!
“自由”并不要绝对的自由,它需要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生长。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指导,家庭、学校、社会的管制和个人价值观的引导才能给自由一个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中国台湾网网友:孟轲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