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旋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不少人关注的焦点都在于剧中贪官们的角力、惊人的贪腐场景、对现实的反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等等。实际上,这部剧的意义远不止于反腐。
Part 1.整部剧近40位戏骨总片酬4800万 不及当红偶像的个人片酬
眼下的国剧市场盛行一股“明星风”,在制片方眼中,一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不再是精良的制作、优秀的剧本甚至也不是演员的表现力,而是请到一位人气火爆、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当红偶像。
近些年很多影视剧的资金投入都极不合理,往往是当红演员拿了大头,这样一来留给后期制作、现场布景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钱就可想而知了。如此就催生了饱受网友诟病的“五毛特效”、“抠图剧”、“神剧情”等“脑残剧”。与之相对应,很多时候往往是演员拿了巨额片酬,却未能很好地诠释角色,招致大片吐槽。
曾经有网友评论道,国外爱豆和演员泾渭分明,而我们国家只有“明星”这一职业。深以为然。一个明星既唱歌又主持还去演戏,多栖发展本是好事,但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赚钱和提高知名度而顾此失彼,那么到最后极有可能变成了“四不像”。
《人民的名义》全剧皆启用戏骨,演员被剧本吸引,片酬均给了“友情价”。有记者问导演李路为什么不用小鲜肉,李路笑答,“你不看看我兜里有几个银子呀”。
Part 2.剧本为原创制作 体现编剧深厚功力
从2015年到现在,IP剧愈来愈火,纵观整个电视剧市场,很难再看到原创剧本的身影,网友不禁生发感慨,“中国的编剧都去哪儿了”。
近几年火爆的大剧也基本都贴上了“大IP”的标签。为何大家都热衷于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个问题不难回答,这些小说具有一定的读者基础,故事情节基本得到观众认可,一旦拍成电视剧,首先圈了一部分书粉来观看,这就有了一定的收视保证,投资方就不难捞回成本。在执行过程中,这些IP剧大都形成了一个套路:电视剧一播出,会有原著粉和剧粉互掐,还会有吐槽小说抄袭的谩骂之声。但无论如何,这部剧还是会收获大量的话题度和热度。
这些小说大都是网络小说,本就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更何况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很多网络小说经常是一会儿抄抄这句台词,一会儿“借鉴”一下那个桥段。前不久《锦绣未央》作者被十几位作家联名上诉抄袭便是鲜活的例子。
同样是小说改编,《人民的名义》改编自专注于政治领域的周梅森作家的同名反腐小说,由他亲自操刀编剧,与抄袭成风的言情小说自是不可相提并论。该剧对人性的刻画,逼真的台词,对场景的讲究,都体现了作家深厚的编剧功力和导演的用心。
Part 3.剧本贴近现实 剧情合理
观众对《人民的名义》中部分场面都感到质疑,现实中难道真有如此可怕的贪腐场景?李路导演就指出,现实比这还魔幻,大量贪官创造的反面事迹作家根本都想象不到。
这部剧的很多案例都是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部分粗制滥造毫不讲究逻辑的国剧制作方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种尊重现实、有理有据的原则。
Part 4.题材新颖 制作精良
如今年轻人看的剧大都被仙侠剧玄幻剧攻略了,《人民的名义》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出乎很多人意料。其实,不一定主旋律的剧年轻人就一定看不下去,大家看剧的动力毕竟还是源于电视剧的吸引力。近两年火爆网络的外国剧如《Signal》《纸牌屋》《唐顿庄园》《太阳的后裔》《鬼怪》,都是胜在了题材新鲜+场景生动。像《人民》这样消寂了十几年的反腐剧横空出世,自然是赚足了眼球,再加上制作精良,获得年轻人追捧其实是情理之中。
《人民的名义》还值得一提的是,演员声音为现场收音,而不是像如今很多国剧一样采用后期配音。身为演员,道出台词本是基本功,而相当一部分制作人图省事都会采用后期配音,配音演员也总是那几个,如边江季冠霖组合,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近年来,正午阳光作为国剧制作界的一股清流深受观众信任就体现了用心制作才能成就好剧这一事实。
《人民的名义》对国剧的启发首先就是不随波逐流,不要一有仙侠剧火了就一拥而上都去做仙侠剧,创新题材是改变的第一步。其次是对演员的遴选,不要只看人气不看演技,要启用真正适合该剧的演员。再有就是合理分配薪酬,电视剧制作一定要反复揣度,用心打磨。
正如股票市场触底反弹的规律,也如前些年大家痛骂山寨催生出越来越多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样,众多人对不合理现象的吐槽会催生好剧的不断冒泡。《人民的名义》已经为国剧未来勾勒了美好蓝图,相信国剧最终也会走上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的康庄大道。(中国台湾网网友:赵志慧)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