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车流不息的马路和道路不平的小区显然不是健身的好场所,而健身房高昂的费用也让人们望而却步,这似乎让人们陷入一种想运动而无处运动的尴尬境地。据统计,在全国的体育场馆中,学校体育场馆占比达66%,如何打开学校大门,盘活这些“10分钟健身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4月6日,人民网)
校园体育场馆的开放不是教育部门或学校一家之事,只有坚持政府统筹,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集政、校、民之合力才能除去开放的后顾之忧。
政府要为开放提供支持。政府要设置奖励激励机制,为开放体育馆的学校拨付补助经费,以奖代管推动更多学校积极、自愿地开放体育馆。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统筹公安、医疗等部门为学校体育场提供安保和医疗救助等服务。只有解除了学校的后顾之忧,才会有更多的学校愿意敞开大门,提供体育场供居民使用。
学校要为开放加强管理。开放体育馆意味着更多外来社会人员进入学校,给学生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学校应加强入校人员的管理,建立信息登记制度,严格审查每一位入校人员的信息,做到不让任何危险因素进入校园。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学校保安队的队伍建设,提高保安队巡查的频率和效率,为在校学生和体育场内的居民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居民要为开放转变观念。在一些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内不难发现市民乱扔垃圾、破坏设施、携带宠物等不文明现象,这也是许多学校不愿开体育场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居民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公德心,做到文明运动、健康运动。
就目前来看,开放学校体育馆之路困难重重,不是靠某一方的力量就能解决的。“人心齐,泰山移”,只有政府、学校、居民三方共同努力,集各方之合力方能叩开学校体育场的开放大门,助力全民健身。(中国台湾网网友:Six2017.)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