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消费。但是快递包装上赫然印着个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面单却成了泄露个人信息的重大隐患。不少消费者对个人隐私并不上心,收了快递之后大大咧咧地就把快递单扔到一边。虽然也有一些具有隐私保护意识的消费者会用涂抹重要信息、用花露水淡化字迹或者撕毁快递单的方法,试图避免隐私“公之于众”,但快递在长距离的运输途中层层经手,很容易造成信息泄漏。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消费者可能面临个人权益被侵害的危险。
日前,菜鸟网络正在联合中国物流企业,逐步淘汰印有消费者隐私信息的传统快递单,启用更安全的隐私快递单。这种快递单上的名字和电话不会暴露,而是被*字符代替。只有快递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行者App联系到收件用户,其他人将很难从快递单上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隐私快递单的出现,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隐私危机。曾有美国媒体报道说中国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仅涉及钱才重视。为什么会这说呢?东方人一贯强调公权力。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对集体仍有很强的归属感。在群体取向的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这种群体主义倾向造成了个人竞争意识的缺乏。追溯隐私的概念在中国的历史,直到20世纪这种独处权的概念才来到中国,而且即使是在那时,拥挤的住所、数代同堂的家庭,以及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意味着隐私只是极少数中国人能够享受的奢侈品。
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现在,人人被数字化、符号化,我们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社交软件的账号、手机号码等,就是身份信息的全部。对个人隐私不设防,无异于裸奔。垃圾短信、网络诈骗、人肉搜索、资料被盗……这些隐私危机让人触目惊心。
隐私快递单这一技术的出现,值得我们感到欣喜。这是企业尊重个人隐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尽管这是一部分企业的自主选择,应该被尽快推广为行业标准。但应对隐私危机这远远不够,归根到底,相关法律的缺失是最大的隐患,亟待出台相关法律给个人信息强有力的法律保护。而对于个人而言,保护隐私应从增强意识,提高警惕做起。(中国台湾网网友:温玉萍)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