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全国第一款警察机器人出现在郑州东高铁站,开始对候车大厅进行巡逻。据了解,这款警察机器人是首次出现在国内铁路车站。(2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近日,一款警察机器人进入郑州东火车站执勤,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这都源于最初的好奇心,毕竟在国内铁路发展史上还是头一次。不过机器人的作用虽大,一旦离开了人的管理就寸步难行,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定位好它的价值,一时间众说纷纭。
首先要明确,机器人的出现利大于弊,但要控制到位,合理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步走入大众视野,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们看到互联网以及信息化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细节当中来。它将其内在的核心提取出来,与商业、工业等多种行业相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罗列、叠加,而是要迸发出新的活力。那么此次警察机器人的亮相无疑是该项计划的成果展示,但也为日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给出正确、合理的答案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主要课题。
现代社会,我们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人工智能,只有思想意识跟上步伐,只有利用创新经济体才能立足当今经济环境,倘若固步不前,只能被社会所淘汰。近几年来,不管是铁路部门,还是其它国有企业,都在大量使用新设备,让科技尽快融入现代企业当中,机器人的出现也是大势所趋,甚至有种说法称“未来谁驾驭好机器人,谁就是时代的领跑者”。
其实,把机器人请进门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出于增效节支的考虑。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要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对于机器人的需求自然不可或缺。铁路方面近年来投入的大量无人取票设备与网上购票、电话购票等方式的结合,使得以往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的现象大为减少;在进出站方面投入的刷证设备也大大提高了旅客进出站的效率,也正是合理定位了这些人工智能的价值,才使得服务不断升级。
据了解,郑州东火车站这名机器人可以全天候自主巡逻监控,利用视觉系统不借助任何人力控制进行自主行走,自主移动抓取人物脸部信息,进行面部识别,能有效协助民警抓捕逃犯。此外,还可与旅客互动解答疑问,并对环境温度进行探测,提前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由此可见,铁路方面对于机器人的引进使用不但大大降低了自身员工的工作强度,还大大提升了旅客乘坐火车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当然,机器人的投入和使用需要一个过程,铁路方面之所以没有急于将这些机器人大量投入使用,也是出于通盘考虑。例如这些机器人的投入首先要有大数据作为支持。除此之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系统升级等都需要有专业人员来管理,而这些专业人员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信息安全也是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机器人的投入和使用不仅要看到其所带来的便利,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矛盾和潜在危险。只有首先满足这些先决条件的机器人,才能够投入到铁路这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中。
因此,在请进“新人”的同时,要保留几分余地,不能羽翼未丰就任性使用,否则得不偿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合理化的定位,机器人必将为铁路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中国台湾网网友:王路路)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