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莫让“道德绑架”阻碍了美德传承的脚步

2017年02月08日 16:46: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博爱座的争议又一桩。一名年轻孕妇在火车上坐博爱座,遭到高中生情侣怒骂,她出示相关证明还被怀疑是造假,之后因为久站导致出血,需到诊所安胎。(中国台湾网2月7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台湾乘车“让座”的传统也成为了美德传承的一大体现。台湾相关法规规定,公路及市区汽车客运、铁路、捷运等,都设置供身心障碍者及老弱妇孺优先乘坐之“博爱座”,其比例不低于总座位数的15%,并视需要标示或播放提醒礼让座位之警语。

  设置“博爱座”的初衷,是人人可以坐,但希望民众记得“优先让给需要的人”。然而,不知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使然,还是宣导的偏差,抑或是人们的误读,慢慢地,台湾社会有部分民众以为,“博爱座”是“老弱妇孺”或行动不便乘客的专座。“让座”本是美德,但在偏差和误读下,“博爱座”渐渐变成“道德绑架”,更出现宁可空也不坐的尴尬场面。以致很多有“确实隐性需求”的“非老弱妇孺”者,想坐而不敢坐。例如身体不适或受伤、生理期疼痛、怀孕初期、下班疲累、易晕车不便久站者等等。

  放眼全国,乘火车让座、换铺的故事总会受到人们关注,无论是让了以后的赞扬,还是没让过后的批评,都会与“道德”扯上关系。前不久,一位71岁老人乘坐火车,因腿脚不便,想把自己的中铺调换成下铺,却先后遭到4名年轻人的拒绝。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留言吐槽。路途奔波谁不想睡下铺?谁不想自得方便?即便是年轻人也可能有难言之隐。而一些有“确实隐性需求”者,不能一眼即辨,往往被忽视。只要他们有片刻犹豫,就很容易招致异样眼光甚至羞辱谴责。

  “让座”应是文明礼让的体现,绝不应成为文明礼让的“枷锁”。“让座”与否要的是真心实意,而不是依靠道德绑架。难怪有网友感叹:这个社会真的是有病了。文明礼让是一种态度,一种品德,一种传承,要用“道德绑架”去左右文明礼让,这显然太过悲哀。让与不让之间的对与错并不是“非白既黑”,要记得,需要帮助的人,除了“老弱妇孺”,还有很多“隐性需求者”。

  笔者认为,当好的举措被导向带偏的时候,需要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协调宣传,给予人们正确的认知。如:增设“博爱座人人可坐,但请记得,让给需要的人”等提示性的标语,车载广播增加播报相关内容的频次,工作人员定期做好“功能”宣传。让传统美德落在实处,而不是成为“烫手山芋”或是成为某些人自诩正义的人士,不分青红皂白指责的“槽点”。

  出行路上,应多些相互体谅与理解,要会理性思考,不应只重视让没让,而应注重还有谁会让;不应计较坐没坐,而应关心坐的人有什么困难。社会需要爱心传递,也需要美德传承。(中国台湾网网友:刘正中)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