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身为礼仪之邦那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之不深。而且就现在的中国社会而言,竞争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不打怎么教育的出人才。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小学初中高中高考,一步一步是人生的路。每个中国人都要走过的路。其中的苦很多人都知道,毕竟都是过来人了。但是在小学阶段,孩子最天真烂漫的阶段,却要面临着期末考试。回家什么心情全靠一张试卷。拿了第一名。回到家是中气也足了。口气也大了。拿了倒数回到家真是免不了棍棒之苦。
都知道父母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打过之后孩子真的会听你的吗?会听才怪。当一个小孩即将面临爸爸的庝揍的时候,他脑子想的不是我为什么会挨打。人的本能反应是要将眼前即将面对的危害降到最低的,这是人类几百万年能活下来的本能反应。这也不怪孩子,这是孩子的本能反应。孩子为了自我保护。他总是会说你想要得到的答案。比如你问他:下次还敢不敢不写作业。那他必然会告诉你“不会了”这是你最想听到的答案。但这只是一种托词罢了。家长这个时候是个失败者。他们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恰恰相反。这给了孩子一个全新的暗示。只要我这么说,我就没事,我就不用挨打。就这样简单。他不会考虑为什么爸爸会打我。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正式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如今最让家长们头疼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为了孩子操碎的心。甚者不惜棍棒相加。
其实要是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软环境出发。要知道软环境比硬环境更具有杀伤力。我们不止一次发现。孩子的自我期待是源自于家庭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通过父母的语言表现出来,重复地向孩子宣扬智慧会带来成功,长此以往,孩子也会这样认为。
把惩罚的目的告诉孩子,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举止,如果这种不良行为和举止不改变,那么这种惩罚就没有发挥作用。每个孩子都有蛮横任性,不讲理,打架骂人,对长辈无礼,破坏公物的时候。这是因为孩子的感情很脆弱,容易被激怒,内心有种无法制止的冲动。内心被人性所控制。这时严格的教育是应该的。不过,父母尽量不要打骂,恐吓和体罚孩子。即使需要惩罚孩子时也要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态度改变语言暗示。当孩子犯了错。他可以从父母的神态,口气,语言,觉察到父母的伤心,失望。进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剥夺孩子自由游戏的机会。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此作为惩罚是个事半功倍的手段。
不过,打骂孩子很难使责罚真正奏效。责罚时父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光听孩子口头认错,而是要他用行动证明。
不要很快就饶恕孩子。
其实任何一种使用的频繁的惩罚都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不会得到改善。孩子们对父母的吼叫充耳不闻,他们对打屁股也是习以为常,父母还有什么办法呢。
要知道,真正可以达到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的目的的只有孩子自己。只有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成长。(中国台湾网网友:杨凯鑫)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