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农村会荒”不应成为农民心路的阻碍

2016年12月28日 16:28:1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近些年,农业税不收了,计划生育不像过去那样抓了,村民一年到头很少开会。”在青海东部一些农村,村民们甚至记不清最近一次开会是什么时候。(12月27日人民网讯)

  城里陷“会海”,农村遭“会荒”。开会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不开最好,村民会议是农村“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主通道,显然这样的“会荒”势必会带来恶性影响。

  不开会,没有了翻译解读,而受限于知识水平的农民如何知道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政策,又如何去反映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和落实情况?显然“会荒”成为了干群信息交流的中梗阻,把干群之间的桥梁阻断的其实并不是“会荒”,而是一颗一心为民的心。

  当然,一个村到底该开多少会,并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标准。但是,如果一个村一年到头不开会,那就很说明一定的问题,这是一个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现实来看,农村“会荒”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干部为了避免麻烦、为了践行相关文件走出“文山会海”的桎梏,一方面是群众面对国家政策方针不清不楚的地方急切需要得到一个清楚的“回答”。

  我们应当把农村“会荒”开垦出来,让“会议”真正地成为干群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让民情民意上传下达,也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要根治“会荒”要让会议“有品质、有温度”,既能尽最大可能地调和大家的时间,又能让会议开得有质量,让农村会议不仅仅是村干部的事,更是大家的事。

  城里陷“会海”,农村遭“会荒”,这是两个极端。开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村委会不开会,那还如何更好自治?农村开会要实事求是,能电话微信说清的会,可以少开,但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涉及干群联系的会,决不能不开或走过场,如此方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走进群众心坎里,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让农村“会议”成为打通民心的“心路”。(中国台湾网网友:贾广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