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校园贷正在遭遇全国各地监管部门的围堵。继重庆、广西和深圳之后,校园贷又上了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黑名单。昨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关于校园贷的“八项不得”。在分析人士看来,校园贷过度授信、超高利率以及线下代理模式等造成风险事件频发,其准入门槛、第二还款来源确认、线下代理、违规催收等方面成为各地监管的重点。校园贷平台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命运。(详见9月8日《北京商报》报道)
校园贷作为网贷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历来较少受到广泛关注。如果校园贷经营者真正坚持帮助困难学生渡过经济难关,更好地完成学业的带有公益性质的独特定位,相信其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但是,目前的校园贷产品市场营销形象,基本被列为无益而有害的范畴了。
笔者认为,校园贷要想走出黑名单阴影,必须重新做好市场定位,特别是取消高利贷式的营销策略,建立起低利率和依规放款、合法催债等规范化运营机制,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同时,也得保护借款人的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实际上,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都必须坚持将顾客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有机平衡。校园贷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忽视了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存在,而这两者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企业和产品的命运。那么,校园贷被列入黑名单,究竟给其它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哪些启示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教训,值得引起经营者们高度警惕。
第一,企业必须将依法经营作为首要原则,才不至于引发监管机构不满并遭到相应的制裁。校园贷之所以遭到多地金融监管部门拉黑处理,主要就在于部分平台长期游走在法律边缘,不时地出现违法行为,比如通过公布裸条、电话威胁、使无辜大学生被列入不诚信名单等暴力催讨行为,故意违反法律规定,这是任何地区的人们都无法容忍的行为。
第二,企业的产品利润必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充分考虑到供应链价值链条上每一个合作者的利益,才能实现长久经营的目的。校园贷之所以经常引发义愤,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通过损人利己的方式盈利,相当部分平台变相向学生提供高利贷借款项目,部分平台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而且最高逾期日费率达到了3%,借款的大学生一旦发生逾期行为,往往会不可自拔地陷入债务泥淖。
第三,企业在面向弱势群体营销时,要特别强调诚信经营的原则,做到童叟无欺。校园贷最令人不满之处,或者说导致其被拉黑的重要诱因,就在于其利用了欺骗手段或者故意隐瞒某些交易规则的行为,使不懂金融专业的大学生陷入其设计的高利贷陷阱,比如,有些学生借1万元,但真正拿到手才5000元而已。
总之,校园贷的营销模式,由于其充满了急功近利的非法盈利色彩,纵然能够侥幸一时获利,但从长远来看,必然遭到市场的抛弃,值得包括网贷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经营者深思,并从中认真吸取教训。(中国台湾网网友:谭湘)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