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十个百个电话,也比不上陪父母吃顿饭;群里聊得再熟,也比不上见面一次握手或一个拥抱……昨天,本报报道了有一种现象,叫“现代交流症”。有读者归纳了“现代交流症”的一大表现是——“朋友圈里大家情意绵绵,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相见”。这个现象,你有吗?(1月13号中国网)
最近,继“低头党”一词之后,又有网友根据如今社交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全球人民正处于“现代交流症”病发高峰期的结论,据中国网13号报道,有对夫妻用手机来道晚安,虽然每条微信有很多人点赞,但现实朋友却很少,而这正是“现代交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借由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交软件的日新月异,在网络媒体交流上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轻易的了解周围人甚至千里之外陌生人的实时动态,与之交流、沟通,甚至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等手段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但在现实社会交流上,我们却又是如此不幸,因为随着网络交流的兴起,大家早已习惯通过手机等媒介来交流情感,而对于现实面对面的交流却“捉襟见肘,无能为力”。
现实的“矮子”,网络的“巨人”,这就是如今“现代交流症”的具体表现。同桌共餐的人彼此之间“悄然无声”,社交网络上却聊的“风生水起”,面对这日益严重的“症状”,我们忍不住要问,“现代交流症”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谁又应该为之买单呢?
无疑,如今“买单”的正是“患病”的我们,越来越匮乏的现实交流,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笔者不希望,以后的我们只能活在网络中,却“死”在现实里。
而谁又应该为“现代交流症”的兴起负责?是各大社交网络的维护公司,还是手机等现代交流媒介的研发企业,亦或是就该由“患病”的我们“自食苦果”,自我负责呢?
笔者不希望,已经成为“低头党”的我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现代交流症”,却只是无能为力,任其发展。“网络社交”固然方便,但也不要忽视现实,成为现实交流的“矮子”。笔者希望,大家能多用“嘴”,少用“手”,不要活在“网络”,却“死”在现实。(中国台湾网网友:吕纹强)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