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党组于12月1日召开会议,对3所高校4起违纪问题进行通报。密集通报用意何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回应时指出,“一些党员教师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极个别人的言行挑战政治底线和法律红线”。(12月3日《京华时报》)
最近的官场一直不太平,比官场还不太平就当属高校了,几个重点高校大佬的集中落马给尚未落马的敲响了警钟,而袁部长的集中通报更是给那些潜伏在不明处的所谓“愤青”们以口舌,成为他们攻击和污蔑的理由。官员的腐败需要以儆效尤,而腐化的高校老师同样不能法外逍遥,本应黑白分明、是非明辨的反面案例变成了一场舆论闹剧,政治的卫道者成了被攻击的靶子,被揪出的蛀虫却成了人们同情的对象。
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佩服他们那些激愤的盲目追随者,在事实面前,他们无视真理的存在,转而选择相信美化的谎言,这不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真相,而是被狂热的个人信仰所蒙蔽了双眼。虽然风光的大佬们下马了,但是信徒们依然不懈努力试图为其正名,所谓的罪状都是乌有,一切的言行都是迫害。所以一旦有人试图终结这种幻想,便成了他们眼中的坏人。从一方面来说,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呲必中国”成为了他们的时尚,仿佛这时候,谁不说几句中国的坏话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知识分子。
其中很多人会拿鲁迅等有骨气的文人来作为标榜自己的借口,相比于传道、授业、解惑等应该说和应该做的事,中国的高校老师们最不应该做的批评中国却成了他们最爱做的并乐此不疲,但他们没有搞清楚的是,针砭时弊和恶意抹黑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中国的脊梁不是依靠一两句牢骚造就的。高校的一些老师们用自己的情感带入来给学生们灌输自己的消极思想和意识观念,用戏谑的方式来可以解读政治,用臆想的思维来架空历史,用拼接的关系来编造所谓领导的秘闻和轶事。仿佛什么都对,但他们最缺少的恰恰就是逻辑。
在少数某些大学课堂上,中国被老师们覆去翻来的说教和批判,好像任何的社会不公都成了政府的阴谋和体制的弊端,向往西方的所谓的自由化和民主制,但实际情况却是,自己却连自由和民主的真实内容都无法理清。自由和民主不是西方的原创,把负面的情绪向更大的群体蔓延,不是一种的明智的行为,但是课堂上的学生尚不明真理为何,却将此奉若神明。这不应该值得骄傲,妖魔化中国带来的粉丝也不是人格魅力带来的结果。但正是这样,乃至于当他们的人生导师身陷囹圄时才有自己的奋不顾身,甚至抛出“他是个好人”的论调,来以此开脱和洗刷罪名。
在网络领域里,中国被老师和公知们以专业的角度分析研判,得出的却是中国已死的结论,无论哪一种制度,无论哪一个国家,矛盾和问题都不是个例,只是程度的不同和原因的各异。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绝不是以最恶意的想法来作为最终的目的,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都应该有自己最后的底线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良知。赢得尊重靠的不是嘴上的快意恩仇污蔑政府,毕竟我们都生存在这个土地上。诸如贺卫方等之流所谓公知教授打着格物致知的旗号,行的却是见不得天日的勾当,理应受到唾弃。
老师,你口中的中国不是这样,如今的我们,竟然要看书才知道,我们的国家曾经是那么的辉煌,无畏,开阔,不拘一格,包容世界,我竟然要看书才知道,不是从你身上看得到,也不是从我身上看得到。出了问题需要的是改变,而不是一味的抹黑,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也取决于每一个做出改变的人。(中国台湾网网友:程世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