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人民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教育,才能更好地启迪智慧,不断认识自我,改造社会,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造福社会,改变自己及家人的命运。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很多父母所坚信的,很多家庭为了能给孩子读书的机会倾尽所有,走进村里,可以发现往往房子最旧最破的家庭都有孩子在上高中或读大学。当父母的不想孩子像他们一样贫穷,在资源贫乏的贫困地区,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作为孩子,也能体会父母的艰辛,都很认真的读书,争取跳出“农门”。比如都安高中近40%学生是贫困生,为摆脱贫困,孩子们读书非常刻苦。去年,这所县城高中10人达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一本上线率超过20%,一度引发轰动,都安高中也成为广西“名校”之一。
在贫困地区,为了读书而读书是行不通的,物质决定意识,人只有先满足了物质,才会上升到精神层面。因此,加大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才是正道。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各地也在不断探索这一命题的答案。让贫困家庭孩子能稳定就业,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在这方面,贵州省铜仁市做的比较好,该市实行“9+3”计划,即9年义务教育+3年中职教育全免费,效果突出,中职院校学生从2013年以前的1万多人增至目前的3.8万人。毕业学生平均月薪3000多元,基本实现‘中职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讲好教育脱贫的故事,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道。在一些贫困地区,“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我想造成这样观点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的教育机制体制问题,我国的教育注重的理论而轻实践,培养了一小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家人、邻居因而对教育的实用性存在疑惑。这就促使我们的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台湾网网友:亚曦)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