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号中国再次迎来了一场规格极高的主场外交盛宴,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召开。多国政府首脑和高层与会,共同探讨有关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大计。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环境变革下,亚洲作为世界重要的一部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亚洲自身的发展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亚洲各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提到,2015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也是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处于这样的时间节点,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召开极为重要。而中国作为重要的推动亚洲、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本次论坛中再次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放在亚洲国家身上也极为合适。无论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在面对世界经济衰退,无论是在威力极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在处理地区局势紧张的时刻,只有相关国家携手合作,积极协商沟通,平等相待,才能快速高效地处理问题,共同发展。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谈,我们看到只有相互尊重对方利益,务实合作,才能够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
60年前的万隆会议,我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求同存异”为亚洲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为社会的发展和周边环境的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国家再次提倡多方和谐合作,“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在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企图干涉别国内政,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的行为,都是对“亚洲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的破坏,对这样的行径,亚洲各国应携手抵制,促进亚洲良好的进步氛围。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的话语,都说明我国对于“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的坚定看法。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在推动自贸区、免税区、合作工业区等方面,近年来我国均有重大贡献,努力使自己的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国家,“一带一路”的计划是开放共享的,要与亚洲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而新近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是为亚洲经济事业走出了一个大国的贡献,肩负起亚洲持续发展的重担。
走向命运共同体的亚洲,不仅要在金融、政治领域携手合作,在维护亚洲安全方面,加强打击极端势力和抵制冷战思维上也需“共建、共享、共赢”,各国都要承担各自的责任,为亚洲乃至世界营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并且,亚洲有着多种不同文明和宗教,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各国人民要彼此尊重文化差异,做到文化上的“求同存异”。同时,彼此借鉴不同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对于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也是大有裨益。
亚洲的新未来现在已经展现在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倡导,各国合作的伟大目标,它对于亚洲的发展壮大,对于提升亚洲在国家舞台上的地位,对于亚洲人民的福祉,都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合作的亚洲前景光明,合作的亚洲前途不可限量。崭新的亚洲未来就在前方,命运紧紧相连的亚洲各国要并肩协作,共享发展盛宴。(中国台湾网网友:张硕)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