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院士头衔回归“本来面目”

时间:2015-01-12 08: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1月1日开始。此次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5名,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此次增选,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至少6名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1月7日 人民日报)

  近年来,院士异化造成诸多问题,如院士学术不端、科研资源浪费、公信力下降等层出不穷,这则新闻让我们看到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的步伐已经开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的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机制。从这次增选可以看出,只是明确公务员(参公)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和对院士的适龄推荐程序进行了要求,这项改革的步伐虽然迟缓,但方向非常明确,也顺应了社会公众的期盼和时代大势。

  其实院士头衔的异化早已成为科研学术界备受质疑的痼疾。在国外,院士仅仅是在某一方面有特别造诣的学者所享有的高级别学术荣誉,既没有“领域权威”的学术特权,也不附带经济待遇。而在我国,院士的诸多学术特权和附带经济利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本该具有的单纯学术荣誉的性质往往淹没在体制设置的各种利益链中。究其原因,还在于个中利益纠葛盘根错节,体制内的改革压力远远不够。现科研学术界和有关部门正在切实按中央要求启动“啃硬骨头”的程序,趟这个“深水区”时,首先要自上而下进行系统改革,然后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逐步剥离附着在院士头衔上的过多利益和功能,适度保留合理的荣誉性奖励,让院士头衔回归他的“本来面目”。(中国台湾网网友:王小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