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相关部门按照“以客为主、安全第一、服务至上、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做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运力统筹,强化安全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1月6日劳动日报)
年年岁岁春运不同,岁岁年年抢票相似。春运铁路一票难求,已然成为每年迎接春天之前难释的“春怨”。大多数人已经清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行需求与铁路运能缺口造成的,所以事实上,民众对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不报太大的希望。
春运一年比一年有进步,才是民众最实在的期待。春运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解决回乡返程难的问题。今年,铁路推出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的新政,是为缓解购票压力的创新之一,但又催生了科技“黄牛党”和“囤票族”。解决老问题、对抗新问题,以一敌众、受累挨骂、里外不是人似乎是铁路部门每年春运逃不脱的窘状。
春运是社会问题,固然也决非铁路一家能解决。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春运较往年的最大的进步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将联手共同做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运力统筹,强化安全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这既说明了解决春运难问题被提上了新的高度,又展示了全社会共同助力春运的新气象。
当然,能否提前调配运力资源、全力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应对可能出现的冰冻、极寒等恶劣天气和大批旅客滞留等突发事件、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方便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是检验各部门协调统筹能力的试金石。面对春运回家难的现实考题,五个手指握成一个拳头出击,形成共识才是春运进步的源动力。
中国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这些“之最”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能一下就解决。因此,不应将春运的近期目标定位于解决一票难求、城乡发展不平衡,一年比一年有进步、贴民心才是最实在的。(中国台湾网网友:杨莹青)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