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霾今用”的论断很傻很“天真”

时间:2014-10-23 09:49   来源:中国台湾网

  有媒体援引古代气象志为雾霾寻找历史依据,认为可以追溯到元代。近日封锁北京上空的雾霾天气,让众多当地网友陷入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之中,纷纷为自己的健康寻找解决途径——口罩和空气净化。这更激发了不少人的创作热情,成为互联网摄影师和打油诗的题材。(南方都市报10月20日)

  雾霾,词语解释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和“霾”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合成的。霾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目前我国对霾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形成原因的解释。

  据了解,其实很多人对“雾”和“霾”的差异,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并不知晓雾霾这东西给人体带来的伤害究竟有多大。远了不说,就说笔者小时候,一九九几年那时候也有雾,但那时候的雾没有奇怪的味道,就只是觉得空气中都闷闷的,不通透。当然大雾天气的形成,也是因为一部分空气不流通的原因。而现今的雾不仅仅是湿漉漉的水汽,在空气中还参杂着不知名的微小粒子,就连楼下停的轿车,在经过雾霾的笼罩之后,都会在车窗上留下脏兮兮的“泥点”,可想而知这东西呼吸到身体里的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

  国家气象部门从2012年开始关注PM2.5指数,至今已经有3个年头了,这三年中,我们为保证空气污染指数不超过PM2.5这个数值,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去应对。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我们的终极目标却并没有达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天气也同样是经过日积月累的空气污染,才会有今天的种种“盛况”。究竟什么办法才能彻底给造就雾霾天气的众多危害画上一个终点呢?笔者有以下看法。

  第一,强化污染企业对外排放气体的管理力度。中国是工业大国,是燃煤大国。众所周知,工业和煤炭都是重污染的行业。既然是重污染行业,更应该下大力度防范造成污染的可能。譬如说,环保设备不齐全就停产,直至检验通过。平时加强对这些重点企业的关注和监督,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第二,强化绿色植被的覆盖率。绿植对抗雾霾虽说功率小了点,但在雾霾形成之初,对于那些污染空气还是有净化功能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国家绿植覆盖率仅为12.98%,在全世界排名第121位,排名第一的是日本,绿植覆盖率为67%,虽然日本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云南省。笔者希望明年植树节的时候,领导们集体栽种的是适应力强的树木,而不是娇气稀有的“名贵物种”。

  第三,强化地方环境保护的防治意识。笔者居住的是一个三线小城市,也有很多工业企业的存在,但在5、6年前根本没有所谓的“雾霾天”的。春季空气中真的是青草的味道;秋季是真的秋高气爽,蓝天白云;阴天就真的只是乌云厚重了些,看不到太阳而已;可是近几年我们这里开始大兴土木工程——盖楼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物质要求提升——吃烧烤;这种越来越不节制的对环境肆意破坏,已经让局势愈加恶劣,空气环境治理依然迫在眉睫。

  虽然我国自古就有雾霾天气,但古霾非今霾,既然是历史就让他永远成为历史吧!(中国台湾网网友:孙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