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岂能成为腐败新温床?

时间:2014-10-22 17:38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一个仅有20多名职工的乡镇财经所,接待开支究竟有多大?一年购买22万多元的柑橘、33万多元的土特产等。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近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县委书记陈行甲披露的“内幕”,让1000多名与会干部“震惊”。(10月21日《中新网》)

  土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比如杭州的织锦、景德镇的瓷器、绍兴的黄酒。无疑,土特产就是某个地区的活招牌,是当地人的骄傲。但是,如果把土特产与公务接待联系到一起,人们不禁就会想到两个字:腐败。部分干部、特别是乡镇把土特产搞得变了味儿。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接待费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民众诟病的顽疾。这则新闻报道的一个小小的乡镇财经所,一年竟然送出11万斤柑橘,接待及购买土特产开支平均一天928元,着实让人大为震惊。对于这样的“腐败柑橘”,我们不能只是“不留情面”的在会场上围观,而是应该剥开看看。

  应该说,从“八项规定”到“六条禁令”、“公务接待新规”,中央对公务活动和公务接待标准的限制越来越细,都显示政府打造阳光接待费的决心。各地充满辣味的民主生活会也说明,只要愿意改,就会有办法。条条禁令下,乡镇干部何以成为禁令下的漏网之鱼?原因在于,公务接待费装的是领导干部甚至是基层员工的隐性福利,乡镇干部定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公务接待费整成一本雾里看花的帐本,保护自己的“利益”。

  其实“腐败柑橘”只是公务接待腐败的冰山一角。正如近两年来媒体曝光的一样,一些地方在公务接待上讲排场、耍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还有一些地方尽管高档酒店生意冷清了,但是很多机关单位却暗中办起“小食堂”,甚至有的公务宴请转入“不对外营业”的私人会所……这些“腐败宴”、“腐败礼”不仅吞噬了大量公帑,耗穷了基层单位,还耗垮了基层干部的身体,耗没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与此同时,却滋长了一些人损公肥私、自私自利、铺张浪费的歪风,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将土特产彻底清除出公务接待的范畴,还要看紧招待费这个“筐”,需要整个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接受公众监督,公款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应该用于改善民生、为民谋利上。更加规范的财务制度、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才能让“业务招待费”阳光化。(中国台湾网网友:萧滕)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