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开设中国学或有深意

时间:2014-07-25 16: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北大因为燕京学堂及宿舍拟建静园之事被舆论推上了风尖浪口,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纵观始末,原因不外乎几点:一是对于燕京学堂一年制“中国学”硕士的学术价值和培养意义存在疑问,二是对燕京学堂英文网站以及全英文教学不满,三是对于选址在静园存在破环文物及学术氛围的忧虑,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想来北大管理团队也考虑过,但燕京学堂选择在一片质疑声中上马,或许其中还有其他深意。

  据悉,燕京学堂设置“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语言、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制度”和“公共政策”六个方面的课程体系,第一届计划招收六十五名海外学生、三十五名中国大陆学生,并为所有学院提供全额奖学金。

  从学员招收上我们可以看出,燕京学堂更倾向于招收外国学生。为什么要招收外国学生呢?绝不是因为中国人已经对自己的的社会、文化、法律已经足够了解,无需再学习。正如燕京学堂网站描述的一样——“为未来的世界领导者提供精英式的中国体验”,“领导者”、“精英”无不显示出想进入燕京学堂绝非易事。同时我们无法否认精英团体对于社会强大的影响力,各国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燕京学堂学成之后,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制度的认同以及潜移默化的传播可能才是燕京学堂设立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从课程设置来看,六个方面的课程无一不与中国国情息息相关,求学者可以学习中国的文化、历史,也可以了解现行的政策制度。中国想要取得更长足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认可,中国学的设置,从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外国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一年制的教学或许理解成为文化传播更为贴切;而这种文化传播也是其他国家亟需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相关国家制定政策时必然绕不开中国,只有合作才能共赢,而深入合作的前提是更加了解,所以燕京学堂“中国学”的设立,对他们而言也未尝不是好事。

  从全局角度来看,作为中国人文教育的代表,北大有必要承担起传播文化,沟通中西的责任,因此其设置燕京学堂也就不难理解了,置于宿舍设在什么位置,只要不影响公共权益,其实没必要去深究。(中国台湾网网友:白马草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