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湖南株洲县58岁的皮祖德骑摩托车从县城打工后回家,因路面湿滑车速较快,摩托车突然失控,接连撞上了两棵行道树,昏迷倒地。恰巧路过此地的湘潭大学教师李恒白见状不仅扶救送医,还先垫付医药费,并托人送去慰问金。李恒白对记者说,“我是湘潭大学的教师,也是一名基层干部,这是对老百姓应有的感情!我们能帮的一定要帮!”(6月30日,《湖南日报》)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曾说过:“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他的言外之意是,行善不分阶层和身份,抱有善意应是每个人每一天的修行。面对颅内出血、继续援助的老者,李恒白没有选择背过身去,相反,他坚定地向前走了一步,伸了一把手。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普通的善行,却让我们每个人内心肃然起敬。
近几年,通过一起起媒体曝光的“恶样本”,人们的一个普遍感受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线正在严重滑坡。面对他人可能或正在遭遇的不幸,“宁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成为许多人的生存哲学。南京“彭宇案”的司法审判“恶效应”、广东“小悦悦事件”中路人的集体“背身”,一些“变老的坏人”对热心人的恶意诬陷,等等,都进一步让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信任变得脆弱。如果任由不相信、不援助成了流行的法则,每一个人都将因此品尝苦涩。
庆幸的是,诸如李恒白老师这样的好人并没有选择沉默。在一切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李恒白不仅对伤者及时送医,还垫付了医药费,送去慰问金,如此做法令所有人感到意外。一方面,对一个非亲非故的路人如此热心,在人们周围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另一方面,即使有善心,但李恒白不怕被人讹诈?当然,如此想法已是“小人之心”。我想,真正的原因无非只有一个:李恒白个人的优良品质和工作作风促使其做出了此选择。
善人者,人亦善之。在李恒白做出善举的几天时间内,舆论对他的褒扬和赞许已经炸开了锅。在这个普遍焦虑和情感不信任的时代,人们对善和正能量的渴望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李恒白的善行不过是一种个人选择;同时,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基层干部,李恒白也让人们看到了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体恤和关心。
当前,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正在热烈开展,社会各行各业也在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需要传递,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需要守护和延续,这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以实际行动和个人实践努力释放正能量。李恒白老师的善行,就是这样的正能量,值得每一位公民学习,当然无愧收获全社会的鼓掌和点赞!(中国台湾网网友:李松林)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