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全国治理大江、大河、大湖,从未间断过,但实效与预期并不一致。“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这样的声音。(6月3日人民网)
市长治污不积极,将原因归结为“地下铺管网老百姓看不见”。市长的这番话,听起来实在有些荒唐。按照市长的说法,地下铺设几百亿的排污管网,工程不可谓不大。投入如此巨大,工程如此浩繁,总不能靠市长一个人拍脑袋决定吧。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走,总得先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吧?老百姓怎么可能看不见呢?更何况,现代社会,媒体高度发达,还有什么事能瞒着老百姓,让老百姓看不见?
市长以老百姓看不见为借口,不愿在治污上花钱说的却真心话。几百亿埋在地下,着实让市长心疼。这到不是因为老百姓看不见,多半是因为市长的上司可能看不见。市长们要的是顶头上司看得见的GDP!治污这种烧钱的事儿,市长自然不愿意干。
近年来,关于地水污染的报道屡屡见诸各大媒体。2011年10月,由国土资源部牵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等“国土系”科研机构,向国务院递交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及防治建议”。该“建议书”中的数据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差,污染较严重,未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地下偷排在华北地区比较普遍。
人们不禁要问:企业为什么敢于以身试法,干“地下偷排”的事?答案显而易见:治污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会影响地方的GDP增速,进而影响地方官员的政绩,甚至影响某些官员的前程。正因为存在各方利益博弈,才导致污染处罚不力,治污难以见效。去年5月,国家环保部通报华北六省市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受检查的2.6万多家企业中,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各级环保部门对88家企业处以总额613万余元罚款,平均每家污染企业罚款7万元。
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缘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缺乏监管,而根子出在某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上。比较而言,官员们更乐于上大项目,更热衷于卖土地,这样不仅来钱快,经济数据“看上去也很美”。而花钱治污见效慢,对于市长而言,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市长的升迁老百姓说了不算,政绩观自然要扭曲。正因如此,去年底,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将公民满意度、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终极标准。
有此背景,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尽快负起责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花更大的精力,动更多的脑筋,治理环境污染,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速是肮脏的GDP,也与中央精神相违背,这样的“速度”,不要也罢。(中国台湾网网友:张卫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