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的报道铺天盖地,什么领导扫大街、干部下田地等,充斥着大家的视野。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怀疑,这些报道有很大的作秀成分。笔者认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杜绝“镜头下的走秀”才能保证服务质量。
领导干部真正来到群众身边、走拢群众家门口是开展服务的前提。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能只停留在方案、标识、口号、承诺上,因为这些做得再好群众感觉不到实惠,还是要面对面、背靠背走到群众身边、家门口为大家办几件要紧的事,这样大家才相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在“假打”。通讯的发达为领导干部遥控指挥提供了技术条件,唯分、唯票、唯政绩、唯领导的升迁方式给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提供了空间,因此“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在意”就成大家默认的工作评价标准,在默认的标准下干群关系恶化就成了必然。要打破这样的僵局就需要领导干部带着真诚和责任走到群众面前、家门口,听一下大家的“牢骚”、看一看具体状况、问一问具体需求,抓紧时间为群众办几件好事、急事、难事,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同时借机转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看法。
不搞镜头下的服务,杜绝一切走秀,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领导干部在“为人民服务”不到位方面从来不缺理由,工作忙、没时间最常见,而为了应付检查和宣传,各类扭捏造作的“走秀服务”、“取镜头服务”到处风靡,这样的形式主义让群众很反感。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就需要杜绝这样的“走秀、取镜”,不要让群众傻不拉几的在领导干部面前当陪衬,而以真干、实干、苦干代替镜头下的服务。笔者相信,媒体的宣传再生动也不如群众的口碑宣传有效,镜头取得再好也不如脏兮兮的与群众打在一堆实在。笔者认为,各级领导班子应该搞好带头示范,沉下去扎实服务,自觉抵制镜头前的走秀,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干部队伍转变作风,才能保证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在走出去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群众找上门来的需求。服务的本质是为群众办好事情,领导干部不能为了突出下基层就忽略了群众找上门来的需求,各单位也不能关门停业一窝蜂下基层。解决好群众找上门的需求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让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高效率、高质量的办成自己的事情也是领导干部的责任。真正地服务应该是有需求的地方就应该有服务,作为“人民的勤务员”更应该长期守护在群众身边,真正发展成为来了就不走的“服务队”。(中国台湾网网友:泥土芳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