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停伐森林远不是一纸命令那样简单

时间:2014-04-08 18:30   来源:环球时报

  4月1日上午9点半,19件林业工人使用过的斧头、油锯、马爬犁等采伐工具,作为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停伐日的纪念物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标志着我国北部最大的“绿色屏障”开始休养生息。(据2014年4月2日《京华时报》)

  世界上共有森林面积为38.6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30%左右。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13.8%,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统计资料显示,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自上世纪中叶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木材6.5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16岁就参加工作的塔林林场职工张庆田回忆说:“那时国家需要木材量大,晚上都要点起篝火干。月亮最足的那几天,几乎是连轴转。”可谓“我为祖国伐木忙”啊!

  就在人们炫耀大小兴安岭为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时,自然的疯狂报复也接踵而来:气候异常、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加剧,以及频频发生的沙尘暴、屡屡肆虐的流行病毒等,已经极大地危及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已势在必行。

  实质上,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事实证明,人成为驾驭大自然的主人后,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的发展,人们以为已经被驯服了的大自然,却以更加疯狂的反扑报复它的征服者,让人措手不及。就像大小兴安岭林区部分地区一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面对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又紧迫。

  然而,全面停伐森林远不是一纸命令那样简单,可以说,政策上实施全面停伐还不足以让森林休养生息。如今,摆在政府和林企面前的一些现实问题无法回避:比如,根深蒂固的“靠山吃山”思想观念如何根除?林业企业如何实现转产换型?成千上万林业职工如何妥善安置?其家庭生活如何得到保障?散落在民间的伐木工具如何有效管控?等等,难题有一大箩筐,处理不好,全面停伐就是一纸空文。

  笔者的家乡曾经是原始森林区。昔日,那里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物种多样,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可是,也就仅仅40年时间,尽管现在林区到处都树立着“封山育林,造福子孙”的标牌,但是森林已经大面积消失。一边是林企生生不息的加密砍伐,解决职工吃饭难题,一边是村民在林场职工示范下的毁林开荒,增加家庭收入。结果山秃了,林稀了,河干了,动物稀少了,生态环境恶化了,自食恶果。

  其实,中国政府早已规定,对天然林、原始森林一律严禁采伐。但现状往往是说归说,做归做,你吆喝你的,我做我的,压根儿就不落实。其中有既得利益者的阻滞,更有众多拿令箭当鸡毛的人,甚至一些管理者收了村民塞给的三头五百好处费,就可任其甩开膀子去毁林开荒,森林还有个好吗?

  真正实现全面停伐,让“绿色屏障”休养生息,除了政府要给足给够扶持林企转型发展的政策外,监管不能手软,以法治林,建立严格的负责人制度,尤其是对森林管理者的监管要严起来,对失职渎职、以权谋私者必须予以严惩。监管信息要通畅,发动群众参与森林保护,要有一套鼓励群众举报伐木、毁林违法行为的措施办法,及时挡住伸向森林的黑手。监管科技手段要跟上,国家应运用卫星遥感技术随时监测森林保护情况,通过“卫片执法”来保证全面停伐的有效落实。(中国台湾网网友:徐云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