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让校园沦为“名利战场”

时间:2013-04-25 10: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总分720分以上且入校排前5名的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000元!”、“初一新生一等奖学金10000元!”、“入校成绩第1名至第10名每学期奖励现金12800元!”,随着“小升初”报名、中考填报志愿日子的临近,为了在招生旺季揽到优质生源,东莞各大民办学校不惜重金“悬赏”。(4月24日 羊城晚报)

  “生源大战”早已成为国内招生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靠重金“悬赏”吸引优质生源,这不禁让人想到社会上高薪聘请精英工作者的现象。而一个是被尊称为“净土”的校园,一个是市场化的社会,二者当然毫无可比性。但细细想来,靠重金吸引学生的做法,却是教育产业化与市场化的缩影。表面上看,学校是在谋求发展,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实质上,这却是赤裸裸的名利争夺。

  从事教育的人,必须要除去名利之心。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但当下现实却是,很多学校逐渐沦为教育工作者们争夺名利的“战场”。“生源大战”便是一种典型的争夺方式。学校争夺到高质量生源,在三年后高考上便能多分到几杯羹。升学率高、状元多、考上名校的学生不少。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级发的奖金多、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提高不少,学校领导、教师们自然从中获利不少,真可谓名利双收。由此看来,重金“悬赏”入校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可悲的是,当校园沦为教育者争夺名利的“战场”,学生便自然成为了他们争夺名利的工具和筹码,教育更像是一件外衣。背后滋生出来的便是一系列教育寻租和教育腐败。对于家长请老师吃饭、给老师塞红包等种种现象,想必公众也不会大惊小怪。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鲜有人会觉得不妥。这样的态势是可怕的,教育被极度异化,直至变态。受害的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

  对于“生源大战”等这些争夺名利的种种乱象,罪魁祸首当然是被国人痛批的高考制度。在整个国内教育背景下,“一考定终身,一分决胜负”的严峻形势让家长、学生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畸形变态的教育,比拼升学率、比拼高考成绩等也自然成了学校之间争夺名利的主要斗争方式。这背后牵扯出来的是一系列教育体制的弊端。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比如学环境缺乏公平公正等。

  校园是一片净土,但却遭到了名利主义的入侵。教育乃民生大计,这般现象不可不引起重视。要想有所改变,还有赖于有效的教育改革与探索。当然,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既需要相关部门的有力措施,也少不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中国台湾网网友 许智豪)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