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再获奖带给中国电影的思考

时间:2013-02-26 14:09   来源:中国台湾网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于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下午)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现场,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奖。(2月25日 中新网)

  显然,这不是李安第一次获此殊荣。早在2006年的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李安凭借《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成为华裔影人在奥斯卡奖上取得的最高成就。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华裔”二字,其言外之意很明显,中国人以及中国电影似乎难以跻身奥斯卡的殿堂之上。从当年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冲锋陷阵看,最终的结局是惨遭失败。从《断背山》到《少年派》,最佳导演的两次殊荣皆可以被李安收入囊中。为何国内导演不能,为何国内电影不行呢?

  仅仅从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看,国内电影半壁江山的份额已经岌岌可危,好莱坞大片的侵袭将中国电影击败已经是现实。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抱团抗好莱坞的局面,但结局仍旧是苦不堪言。因为所谓的抱团抗坞不过是一时间的绑架爱国的游戏罢了。既不能引发电影发展的长效机制,更不能为国产电影的走出亚洲、冲击世界奠定必要的基础。而一味的模仿似乎也远非国产电影的出路,除了创新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然而,创新的短板很明显,那就是电影的审查制度的约束。

  其实,说白了就是国产电影面临着后继乏力。后继无人的“短板”,尽管在数量上和票房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但是,其病根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早在2011年12月15日《电影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对于如何繁荣中国的电影市场,指导电影创作可谓重头戏,也是最高法则。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电影产业的繁荣仅仅靠一部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其“短板”的解决也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国产电影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走民族的路,创新的路,而不是一味去迎合西方文化和票房。

  国产电影曾经有过辉煌的探索时代,第五代导演的问世开启了思想性探索的历程。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导演的作品,如《红高粱》、《活着》、《黄土地》等无不是国产电影的巅峰之作,再往前回溯。谢晋、费穆、吴天明等导演也拍摄出了《芙蓉镇》、《小城之春》、《老井》等经典之作。但是,这样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大片的引入,国产影片在强势的攻击下渐渐败下阵来,一时间失去了创作和创新的方向。

  从《英雄》开始,国产电影兴起一股子“大片热”。《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如今看来可谓垃圾一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到了岁末,兴起的“贺岁片热”也成为一种景观,但是在众多的贺岁片中热点仅仅是票房和制作,与思想性和生活性距离很远很远,观众很多,思想太差就是贺岁片的根本病症。而距离真正的自己的路还有很远的距离。电影创作走自己的路需要贴近生活,挖掘出时代的热点,今年的片子中众多的电影根本没机会进入院线放映,比如《Hello,树先生》原本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由于国内院线的有限性,只能在短时间内放映,无疑这也成为制约国产电影发展的有一个“短板”。

  可以说,除了后继乏人、缺乏思想性、有限院线荧幕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短板”就是国产电影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未分级制度。由此导致诸多原创性电影和电影人的流失,比如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导演,无不是“触线”被禁止拍摄多年。后来,发现他们的电影都在国产电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小武》、《站台》、《任逍遥》为代表的家乡三部曲,《颐和园》、《苏州河》的深刻性,《青红》、《左右》代表的纠葛,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原创历史上具有标杆性的作品,但是,就是这些作品都曾经是“禁片”。而未分级的制度带来的将是无数“擦边球”电影的出现,其中,床戏、暴力、性暗示等等因素泥沙俱下,不可分辨。

  承接这李安电影的模式,中国电影要发展只有尽量破除这些“短板”,那需要的只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西方的经验,港台的经验仅仅是可资借鉴的因素。真正需要挖掘的乃是属于民族的大众的生活的东西,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政府部门尤其是广电总局需要通力配合,从支持中小成本电影的路子上出发,支持电影形式的多元性,小成本电影,微电影都是电影艺术的表达形式,都应该得到发展的空间。 (中国台湾网网友 王传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