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何以支撑起医疗良心?

时间:2012-10-15 13: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10月13日,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说:“今天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儿。”权威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仅两万例,2011年激增至40.8万例,增长了20倍。(10月15日人民网)

  “过度医疗”何以让患者疲劳?心脏支架何以支撑起医患良序?心脏支架何以支撑起医疗良心?——“疯狂支架”源于一伙缺心之医生,“失控支架”责自一群失职之部门。

  “心脏支架一半不靠谱,暴利达9倍超贩毒……”友情提醒,这个“爆料”,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要把内容读完,担心血压升高或心跳加速。

  值得指正胡大一专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心脏支架成疯”怪象,并非源自心脏病患者自身的“精神病”所致,也并非心脏病患者迷信支架,甚至所谓的崇拜搭桥。心脏病患者根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支架靠谱与不靠谱,管用或不管用,有效或无效。要说,这个“祸根”,亦是幕后“推手”,就是医院或相关科室及医生,同患者毫无关联,患者充当的只是“被支架”和“被搭桥”。

  “疯狂支架”和“过度搭桥”原因何在?从一笔简单的经济账中便可略知一二,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格高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一个国产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医院售价2.7万元;一个进口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医院售价3.8万元。不难理解,超过9倍的心脏支架带来的暴利,能不超过贩毒的暴利吗?不同的是,前者“假象合理”,后者“违法犯罪”。

  当然,医院对患者科学合理地介入“高科技术”,无可厚非。然而,支架的泛滥和过度的搭桥,只能令中国医学界感到可耻、可悲。

  “过度医疗”何以让患者疲劳?无论是伦理,还是医德,对医生来说,患者需要安装及安装多少支架,医生作为“总判官”,取决于其良心。可是,巨大利益诱惑面前,良心又值几个钱,往往脆弱不堪。还有,有的医院专门从外地请来专家为患者做手术,而作为专家本人,通常只看病历报告,抱着“按量做完手术走人”的心理,至于患者是否适用支架或多少支架,一般不会去过问。

  莫让医生成为“销售”支架的“商人”,以做支架手术多少寻求“回报”安抚心理平衡。山东省胸科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毛树伟说:“支架放3个以上就失去临床意义,放7个纯粹变成卖支架。”就心脏病治疗而言,搭桥手术是最好的方案,但现在医生普遍不愿做搭桥手术,而倾向于放支架。一些医生不愿“搭桥”偏爱“支架”,不仅因为支架利润多,还因为医生能拿回扣。这是支架用量“泛滥”的根本原因。

  他山之石,何以不借?治疗冠心病,改善其心脏血管狭窄或堵塞的症状,可能通过药物治疗、搭桥手术、支架介入等3种方法实现。随着技术的进步,创伤小的支架治疗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然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聂晓敏认为,支架介入在短期内能明显改善胸闷、气喘等症状,但是也有适应症,且远期来看,仍然有发生心血管再狭窄的风险。相比国外,我国心脏支架使用比例明显偏高,存在“过度使用”和“频繁适用”的现象。

  故而,“棒打”支架滥用,须多管齐下。一是加大学术委员会的监管作用,做心脏支架手术需有科学报告,并由权威机构审核通过;二是健全和完善各类医疗服务的定价机制,让各类医疗服务价格,真正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举措,控制心脏支架滥用的情况;四是相关管理部门要成立由社会成员组成的监督机制,即民间医疗卫生监督员,随时出没于各大医院。

  应该说,“疯狂支架”既有医院的责任,也有社会管理方面的责任。具体到我们管理部门,归位于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医生使用支架兼于科技和较大利益,此“动力”之下,心脏支架自然“广泛使用”。另外,要说价格,也并非由医院一方说了算,则应“追打”定价部门。所以说,“疯狂支架”要“棒打”一群失职之部门,“变态搭桥”要“追打”一伙缺心之医生。(中国台湾网网友 熊传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