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铁道部建设12306订票网站花费近3.3个亿引发招标质疑。9月27日,铁道部回应质疑称招标过程符合规定,确认中标单位报价最低,得分最高,但并未涉及3.3亿元具体明细。记者在科学技术网站查询时发现原铁道部客票系统曾获得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据《燕赵都市报》9月28日报道)
借用一句解放思想大潮中的经典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相的唯一标准”。 因12306订票网站买票难而引发的舆论轩然大波中,究竟是铁路部门操作上存在瑕疵,还是公众和媒体因误读而产生了误解,双方的口头主张都不算数,需要通过实践的成效来验明真相、甄别是非。
证明铁路部门恪尽职守,有一个实践的底线必须坚持,那就是网上售票服务必须让老百姓满意。暂且不以低投入高产出的较高标准来衡量得失,无可置疑的一点是,指导铁路部门相关工作的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其设计原则和目标指向肯定是让老百姓买票更方便、快捷。而如果火车票官网的建设过程中,只要铁路部门严格遵照政策和法律行事,“不走形”的工作程序必然落实为“不走形”的工作目标,那就是网上购票更加方便、快捷。然而,铁路部门处处自称“符合规定”,何以导致火车票官网的“登陆”比“登岛”还难的尴尬呢?莫非当前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导向上就存在偏差?
且不说网上售票系统的技术性难题有多复杂,且不说3.3亿元的投入是太多还是太少,也不说铁路部门的招标过程是否规范、严谨,作为垄断经营火车票网售业务的铁路部门,承担的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经营业务,而是承担了国家赋予的一项民生工作。换言之,既然享受了以服务公众为旨归,垄断不是特权的赋予而是责任的指派,无论具体业务如何展开,无论工作中会遇到怎样的障碍和挑战,让老百姓继续为买票受苦、受气,就是铁路部门的失职。
招标过程“符合规定”,这种耳熟的回应听起来掷地有声。合法的程序是什么?作为国有企业,合法程序不仅是按照法律政策的规定去“走过场”,而是本着对法律、政策负责的态度去规范操作,是本着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负责的态度去趋利避害。网上售票系统升级得越来越豪华,一票难求的问题还是“老大难”,钱没少花、事没多干,这种不合理的“合法”意义和价值何在?
火车已经走进动车时代了,买票还不如蒸汽机时代。我们承认中国火车乘客的规模确实是惊人的海量,可是,这个基本国情不正是火车售票系统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吗?卖票总比运客容易多吧,论技术含量比研制动车、高铁还高吗?论工作量比数以万公里计的铁轨铺设还大吗?为什么我们能够建得起世界领先的铁路运输网络,却建不起满足百姓基本需要的售票“窗口”?技术上构不成障碍,资金上不是问题,运力上也有保证,买票难的问题久治不愈,其疑点只能指向不作为、乱作为的涉嫌。
花费国家财力就有,承担国家义务就没有;评奖评优就有,追责问责就没有。这种将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本意扭曲的现象,盯着特权而漠视了责任,必须得到彻底的整改。而梳理、整改火车票买票难的“老大难”问题,请铁路部门从澄清火车票官网建设中的疑点开始,语焉不详的自我表白没有任何说服力。曾经得到过国家科技大奖的原客票系统,投入3.3亿元的现有升级系统,具体投入是如何构成?设计方案是准备如何有效应对海量的购票业务?软硬件在实际运行中的承载峰值是多少?应该充分考虑到海量购票压力的系统为何被“压塌”?铁路部门条分缕析地公布关键的细节信息,才能还原事实的真相,这不仅是对当前媒体、律师质疑应有的严谨态度,也是对自己承担的民生和政治责任的交代。(中国台湾网网友:张颖辉)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