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路车票打折、实名制火车票“挂失补”的实施,引起网民极大关注。
无论存在怎样的质疑,这些试探性举措的方向都值得肯定。因为它们都不再停留于口号上,不再是“或将”“有望”的表态,而是通过躬身实践,走上前台接受民众检验。
我很愿意把火车票打折及“挂失补”行为称做铁路的改革,尽管涨价也好、降价也好,是市场经济自动行为,与改革可谓是风牛马不相及,但相对于当下电力企业及其它垄断行业打着改革需要的幌子进行价格上调的大环境中,铁路此翻举动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就拿这次“挂失补”举措为例,铁路企业不仅面临自身利益的流失,还可能带来各种监督、质疑的“麻烦”。
11日上午记者昨天上午在铁路上海站采访发现,由于系统“卡壳”,几位办理“挂失补”业务的旅客遇到了不少麻烦,有一名旅客折腾近1个小时才成功。铁路部门表示,系统仍有欠缺,将及时改进完善。(5月11日时代报)
也许有人会站出来批判铁路“挂失补”举措背后软、硬件的缺陷、不成熟,进而像挖祖坟一样找出铁路这样那样的毛病,找到抽丝拔茧口水痛快淋漓之快感方罢休。有必要吗?至于吗?我倒觉得应给予铁路一定的宽容,任何新举措开始都是跌跌绊绊的,更何况这是有利于我们旅客的事情。再说,改革什么时候一帆风顺过?回首改革开放历程,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哪一次没有“现实阻力”?哪一次不是啃硬骨头?哪一次离得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
实践中,从实名制、网络售票铁路都杀出了一条血路,从这个意义上,勇于推进实名制火车票“挂失补”,不仅是对群众呼吁的响应,也昭示了企业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改革精神,一种自我改革的责任和勇气。
许多弊端久改不革,许多东西久推不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种责任感和历史主动性。在这个意义上,车票打折、实名制火车票“挂失补”更为重要的,是触动铁路既有利益的自我改革的勇气,而这点正是当下那些垄断企业所不具备的。(中国台湾网网友:谢晓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