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熊坑村四村民捐资1800万元帮助全体村民开建72套新房,今年春节前便可入住。(新华网南昌4月21日电)
无独有偶,中原网4月17日报道,河南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村支书刘庭杰向大冶镇镇长郑重递交承诺书,保证捐出1个亿,让市民免费住进他建的高楼里。
这类报道此前也有过,毕竟还不是多数,但是都是发生在农村农民身上,都是农民企业家的反哺行为,低调但很实用,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如果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那么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情怀?
安居才能乐业,中国农村中的一些明星村,都是在村民住房上解决了大问题,比如江苏的大名鼎鼎的华西村、长江村,最近去了不甚出名的苏州永联村,也是给村民集中提供了大片的住宅。无一不是靠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发展起来的,是富了之后的硕果。还没有哪个城市的企业能为居民建造这样的社区,令人深思。
企业家出资给乡亲建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理想,好就好在他不空谈,他注重实践,一些人富起来,也让另外一些人享受到富起来带来的好处,如果社会能普遍的出现这么一种状态,那么社会和谐就不应该是困难,仇富的社会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这样社会的发展就会更有活力,先富的人能得到尊重,更有劲头往前奔,后“富”的人看到希望,也有信心追上来。这才是“桃花源里可耕田”的理想状态,这种财富差距的存在,不仅不会阻碍社会发展,相反相得益彰,同频共振。
在郭美美事件对中国慈善事业打击之后,这种捐资建房,我们看到了另外一条路径,这种直接的慈善行为,应该得到更坚强的支持。江西的4位民营企业家,是熊坑村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发家致富了,但是他们目睹生他、养他的落后的乡村,能主动走回来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这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举动,是慈善,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反哺?都无关紧要,但是他验证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先富带后富”理想。如果都有一份力,尽力而为之,这种慈善的温暖就会和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这样的社会岂不是更加温暖?
一个社会若不能给他的成员提供良好的居住场所,不管以什么心态实现,都是一个失败的发展模式。从报道来看,江西、河南的捐资给乡亲建房,都是高标准、现代化的,不仅契合了国家的城镇化大策略,给当地农村带来的改变将是历史性的,影响也是深刻久远的。如果推他们的行为得到大加推广和赞同,更多的企业家、企业也这样伸出他们的手,帮助建设更多的这样农村新社区,而不是发展赚钱的房地产,让人们成为房奴,我们的社会将是更加理想的社会。(中国台湾网网友 肖勇)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