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暑期档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5-07-27 09:37   来源:光明日报

  “电影档期”这一概念源自美国好莱坞,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影院建设与电影发行纷纷陷入困境,被迫全面改革。电影界进行市场研究后推出“档期策略”,即根据不同受众群,在特定时间段内安排上映特定类型的影片,电影票房便能得到有效保障。好莱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按照现代电影规则运作的影片,是1972年上映的电影《教父》。自此,“电影档期”开始被电影界所认识。

  而“暑期档”一词,最早源于1975年6月20日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的公映。从此,每年海外各大影业公司都对六七月份的排片给予重点关照,暑期档也由此形成。

  在我国,电影档期制起步较晚,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对于档期都一直没有什么概念。直到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于春节期间在全球华人居住地区同步上映,获得了1.1亿元的高票房,让电影人开始意识到,春节期间是一个电影放映的黄金档期,也就是后来的“贺岁档”。

  但暑期档曾一度被业内认为是票房淡季,直到2004年《十面埋伏》获得1.5亿高票房,暑期档才引起了电影人重视。此前,中国电影市场最关注、最集中发力的只有贺岁档。暑期档时间跨度长,泛指每年从6月1日到8月31日的电影档期,受众群体以4~24岁的青少年、学生观众为主。

  早期的暑期档,还是大片的江山。但近几年,小成本电影在暑期档逐渐走俏,青年导演也格外受到关注。如韩寒2014年执导的处女作《后会无期》等,都得到广泛追捧。当然,青少年的市场少不了动画片,近日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经上映立即成为热点话题。由此可见,随着学生群体购买力的形成,针对暑期档的影片类型一直在更新换代。

  目前,暑期档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兵家重地”,与其他档期相比,暑期档的观影人群最密集、票房收入最高。2009年被称为“内地暑期档元年”,全国放映场次110万场、观影人次5600万人、票房11.73亿元。2014年,暑期档放映票房90亿元,创历史新高,比2013年同档期的58亿元同比增幅超56%,观影人次2.5亿。今年,由《横冲直撞好莱坞》领跑,《我是路人甲》《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前呼后拥,屡屡刷新单日票房纪录。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暑期档或可超越去年同期的90亿元总票房,达到100亿元。中国暑期档正以越来越强劲的势头席卷整个电影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档涵盖了国产电影保护月:2004年,国家电影总局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每年6月10日到7月10日,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这为国产片开辟了不小的自由舞台,也正是暑期档分外红火、影片扎堆的原因之一。

  同时,暑期档票房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仰仗了国内电影银幕数量的稳步增加,这也说明“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这个日趋成熟的电影市场,观众是最大受益者。优秀进口影片的引进,不仅能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也将刺激国内电影公司提高制作水平,将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好。(任 达)

编辑:陆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