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网 10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新时期做好文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凸显文艺工作勿忘前面“人民”二字,真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人民文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适逢其时、大有可为。
文艺工作者做到勿忘前面“人民”二字,需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莫言围绕山东高密“东北乡”构筑的精神世界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实现国际传播……这些作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镜头对准人民、聚焦生活,写的都是广大群众身边的人和事,真正找到了源头活水,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文艺工作者做到勿忘前面“人民”二字,需要服务人民服务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服务人民,观照时代,无愧历史,面向未来。现实生活中,有的文艺创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追求单纯的感官娱乐,呈现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实践证明,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直面时代问题、观照现实人生、考察社会生态,讲出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
文艺工作者做到勿忘前面“人民”二字,需要人民检验回归生活。文艺贴近生活赢得人民,需要文艺创作者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以人民为落脚点、鉴赏家和评判者,多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好作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样的文艺作品必将长存于世,在人民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