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的“浪漫学”

时间:2014-04-11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漫画 徐鹏飞

  在日益物化的现代社会,强调情感的意义大于商品、金钱、权力和身份的意义,这就是韩剧“浪漫学”的文化逻辑

  从去年的《继承者们》到今年的《来自星星的你》,又一轮韩剧在中国热播,追剧的不仅是少男少女,还包括了职业白领、文化从业者甚至大学教授等高知人群,这也引发了业内和学术界的兴趣,“众口难调”的观众如何被韩剧调和到了一起?

  传统韩剧最主要的故事模式是“纯爱”,基调则是“浪漫”。近些年来为发扬光大这一类型,韩剧在历史视野和表达方式上下了功夫,“纯爱”渐渐由朴素变得复杂。如《大长今》的个人情感神话被《继承者们》的历史情爱神话取代,《巴黎的秘密》的浪漫故事被《主君的太阳》的恐怖言情取代,而各种“野蛮女友”对男人的蹂躏被《来自星星的你》专情而可以任意摆脱社会纠葛的“神力爱情”取代,虽然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依旧是“纯爱”,依旧是“超时空爱情的浪漫主义”,但是故事元素上却添加了“宫斗”“穿越”“魔幻”和“耽美”色彩。尤其因为韩剧的编剧越来越多地为女性,一种女性主体下的“男色韩剧”被毫不客气地生产出来。细长、安静和俊美的男性气质,代替了健硕、躁动和粗犷的传统男性气质,越来越适合不断强调性别主体意识的城市文化女性的观看。另一方面,正如许多学者所发现的,在现代注重服从和秩序的教育规范下,从幼儿园就学会举手发言的规矩的男性,也内在地开始认同韩剧男性气质的这种柔化形象。

  “浪漫”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的心理需求。韩剧能够将各种各样的现实历史信息和人生复杂经验,都简化成爱与不爱的话题,从而延伸出善良与恶毒、忠诚与欺骗以及忍耐与嫉妒等等有关情感的故事。于是,我们在韩剧中看到的是一个繁荣富足、美女如云的黄金社会,随处可见“甜蜜的忧愁”与“精美的怨怼”。多机位的拍摄手法、暖性色彩的后现代拼贴和值得玩味的MTV运动手段,再加上大量浅焦镜头的抒情运用,成全了这种浪漫,让韩剧呈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全球化景观”。这也是韩剧的魅力所在:不断地生产一种全球化的浪漫景观,并且通过这种景观的生产,激活本来已经深入人心的那种浪漫冲动。其生产逻辑是高度“外化”的,一个个雪花漫天和群星闪烁的场景,极具流传基础,可以令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为之唏嘘。哪怕是书写历史,韩剧也是通过历史的讲述来激活共同的情感记忆,把传统变成令许多人认同和迷恋的想象性的记忆,从而产生用情感原则替代历史法则的浪漫冲动。

  在日益物化的现代社会里,强调情感的意义大于商品的、金钱的、权力的和身份的意义,这就是韩剧的情感主义的文化逻辑。在韩剧的浪漫的背后,是人们希望用感情的温暖祛除资本社会的冷漠,用想象出来的爱的宽容、理解和牺牲,来取代马克思所描绘的现代社会的“利己主义的冰水”。这种浪漫,吊诡地隐含着当下社会和现实的焦虑,似乎是针对现实困境的宣告:韩剧不仅仅是有品质的审美和爱情方式,还是有品质的生活方式,韩剧在为你勾画理想。

  更有趣的是,“韩潮”的浪漫里,也隐含另一种崭新的“文化经济”的可能性。此前,好莱坞电影创造了一种“震撼性征服”模式,突出其艺术产品的文化魅力,创造令全球观众都为之震撼的视觉景观,从而让好莱坞的电影作品,变成炙手可热的商品。与之相比照,《哈利·波特》则更多地趋向于“爆米花经济”模式:正如电影票房总是与影厅爆米花和可乐的收入相捆绑,《哈利·波特》小说在捆绑电影、电影又捆绑玩偶、玩偶再捆绑游戏、游戏又捆绑电影、电影又捆绑小说,形成一个艺术经济循环。而这一轮韩剧的中国热,则凸显一种“形象经济”模式,即不再将文艺作品作为赚钱的主打,而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形象,用“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和好的生活”的无影脚击倒各种对手,拿下处在现代转型焦虑中的中国观众。在这里,作为艺术品的韩剧,带动的却是诸多非文化品——服装、配饰和电子产品——的全球营销,并通过其文化逻辑,暗中塑造一代青年人的美学口味,从而为未来的生活美学提供支撑,也为一定时期内商品的美学形象提供意义。

  显然,韩剧的产业思路值得借鉴,但韩剧以矫饰的梦幻替代现实的逻辑,韩剧“浪漫学”与消费主义的暗通款曲,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和辨别。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