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伶虽已逝,红豆仍飘香

时间:2013-12-10 14:05   来源:广州日报

  一代名伶陨落,《荔枝颂》成绝唱。红线女驾鹤西去,广东粤剧失一宝。作为“红腔”唱腔艺术和“红派”表演艺术的独创者、粤剧的一代宗师,并驰骋舞台60多载,红线女的艺术才华与杰出成就在粤剧界堪称泰斗。

  大师风范,高山仰止。“对粤剧,我是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许啊”,至死不渝的艺术追求,使得红线女在60多年的艺术生活中,如痴如醉,矢志追求,永不停步。就在数天前,她还登台清唱成名曲《荔枝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正是出于粤剧一生的爱,使她重视薪火相传,对后辈提携有加——逝世前一天,她还在红线女艺术中心观看、点评广东粤剧学校28位学生的表演。

  忠于粤剧传统,又不泥于传统,红线女拜梅兰芳为师学梅派唱法、请程砚秋设计身段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广泛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等等演唱技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成就“红腔”,彰显一位大师勇于改革、不断超越的胆识。大师已去,光照后人,这些都是红线女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红线女离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深的缅怀,还有对蕴含百年岭南传统文化精髓的粤剧之忧思。粤剧的式微,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正如电影时代的戏曲、电视时代的电影、网络时代的电视。算起来,戏曲属于农耕时代的娱乐方式,想恢复当年荣光不太可能,但是戏曲也不会消亡,粤剧也一样。

  有些人认为:现在进戏院看粤剧的全是中老年人,再过一些年头,待这批中老年人离去,粤剧就再也没人看了。其实,这完全是杞人之忧,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悲观。粤剧观众多半为中老年人没有错,但人都会老的,有人离去,就会有人补充进来,待青年变中年、中年变老年,他们有了时间,也会坐到戏院来,看上一出粤剧,回味儿时与父母一起看大戏的情景。况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众一旦接触粤剧、看懂粤剧,体味到粤剧之精微奥秘,也会慢慢地爱上这门古老的岭南艺术。至于人才断层也未必,从事粤剧表演,虽难像当年那些名角那般风光,至少还是可以衣食无忧。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入行,充分说明这一点。一些父母还怀着圆自己当年未竟之梦,将孩子送到粤剧学校学戏。

  和所有古老戏曲一样,粤剧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扶持。扶助,不仅体现在政策,更要实实在在的物质。在商业演出不足以维持剧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需要公共财政文化专项资金的针对性扶助;对粤剧演员的待遇,要有相应的补助政策,保障其体面生活;粤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专门的学校与师资,还要给学生补贴、奖励,吸引更多粤剧苗子进入这个行列;对粤剧演出安排合适的场地,降低租金;媒体也当予以更多的关注,多些宣传、普及……如此,粤剧这颗“南国红豆”定能继续传扬。 (练洪洋)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