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称,2011年开始,影视公司排队上市,各路热钱争相涌入,投资过亿乃至数亿元的大剧纷纷上马,越来越多的作品以“知名导演+豪华阵容+高科技+高投资”的组合出现,电视圈一脚迈入“亿元时代”。而今年先后有3部电视剧的投资跃过两亿元大关,被戴上“史上投资最贵”的帽子。
一方面是电视剧“亿元时代”下的“知名导演+豪华阵容+高科技+高投资”,但另一方面则是种种质疑,最新的例子是在新浪网以“《甄嬛传》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的调查中,有9万多网友参与,其中53.9%的网友认为影视作品要弘扬正气。而更为要命的是,尽管电视剧产量连年井喷,却只有10%能够赚钱——导演郑晓龙给出的数据是:“2012年国产电视剧达到17703集。这当中起码8000集没办法播,如果按每集的投入是100万元,那去年就浪费了80亿元。”
推理开来,意味着电视剧拍得越多,就有越多的电视剧卖不出去,赔钱的就越多,公众的不满自然就无法消除,那么,这样的“第一电视剧市场国”意义何在呢?“亿元时代”对电视剧来说是“黄金时代”还是一个“坏”的时代呢?这不仅是电视剧制作人的问题,更是观众的问题。
众多电视剧无法播出,年浪费80亿元的背后是精品的匮乏和高品质电视剧产品的稀缺。电视剧和观众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类同于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尽管电视剧要考虑观众的喜好和趣味,但不能迎合观众的非正常心理和低格调情趣。
结合部分公众对《甄嬛传》败坏风气的认同,笔者以为,价值溃败比电视剧80亿元浪费更可怕,并且80亿元浪费就是对电视剧价值引领缺失的嘲讽。简单地理解就是,如果文化成为道德教义和利益的附庸,文化精神将会被扼杀,如果文化糟蹋自己一味追求娱乐,那同样会葬送文化精神和价值。
道理很简单,电视剧作为当今最主要的文艺形式,本应通过创造和传播自身的艺术价值,肩负起引领整个社会文化价值的重任。因此对《甄嬛传》败坏风气的评价不仅一针见血,也表达着受众的不满。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覆盖面、影响力、渗透力可以和电视剧相比,电视剧也应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当电视剧仅仅成为利益的附庸而把其艺术属性和价值引领责任自我放逐时,这不就是在自掘坟墓吗?出现80亿元浪费的怪象还值得奇怪吗?惟有具备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内在统一的电视剧,才能避免被抛弃的命运,也才能担当起引领社会价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