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有“心魔”,终将一头热

时间:2013-08-30 14:21   来源:羊城晚报

  第五届漫博会前天在东莞闭幕。据报道,这次漫博会在五天内有超过60万人次入场参观或参与,较上届增加了4万人次,看来动漫行业的热度有增无减。

  然而,漫博会参与者众,并不意味着我国动漫的优质品多。就在漫博会开始时,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动漫界人士,他们对动漫的总体评价是“国产动漫产量大却仍难成气候”。

  据介绍,近年来国内动漫行业呈井喷式发展,2012年,中国动漫年产量超过22万分钟,是日本的两倍多。

  按照这样的规模,中国似乎已成世界第一动漫大国。但内行人都知道,数量往往只是数字,与强大未必成正比。现在,真正的动漫强国还是日本。日本的动漫已成第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向世界输出60%的动漫作品。如果有哪个国家对日本的动漫一哥地位不服气,那也应该是美国,还轮不到中国。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动漫作品绝大多数只能迎合儿童的口味,甚至有不少国产动漫受到了70后、80后家长的抵制,原因是这一批家长深受国外经典动漫的影响,认为国产动漫仍处于质量比较低劣的阶段。(见羊城晚报08月23日的相关报道)

  量多不强的原因,说起来无非是投资少、市场窄、技术落后、版权意识差、原创作品不给力等等,而纵有千条理由,最主要还是创作问题。那么,创作的主要问题又在哪里?

  从动漫受众目标上,中国大陆的动漫作品的目标人群显然过于单一,要么太幼稚,要么太“早熟”。

  说幼稚,是指只把目标锁定在儿童特点上,把数量庞大的大人排除在外。而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大人还掌控着子女、尤其是年幼子女的阅读观看大权,讨好小孩,往往要先讨好大人。而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带着小孩共同观赏。作品不懂得“团结父母的力量”,除了失去大人观众,还可能让小孩失去来自父母的观看鼓励。

  说“早熟”,则是制作者试图让儿童接受宏大的政治叙事,比如《西柏坡》、《智取威虎山》、《红色传奇》等等。这些讲大道理的宏大叙事,又如何契合涉世未深、懂事不多的儿童?

  而在这方面,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大部分的动漫都是老少咸宜的。像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你很难说它究竟是儿童动画还是成人动画,但都不妨碍儿童成人都喜欢它。而美国《猫与老鼠》、《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它们的风趣幽默更是老少“通杀”——欢笑是最好的美容品,谁愿意错过放飞心情的机会?

  相对于指向目标单一化,我们动漫的更大问题,还是创作题材的狭窄和想象力的缺失:爱情不可多,悲观不能有,甚至可能绊倒在头发的颜色上:据说被指严重模仿日本动画《棋魂》的某动画作品,就曾因为发色太鲜艳,有教导小孩染发和男女主角对望太多的“不良倾向”,一度被禁止播放。于是为了能“安全过关”,我们的动漫选材与影视一样,只能更多地面向古典名著。

  儿童作品本来就应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幽默趣味,一旦到了“下笔如有绳”,要规避太多的禁区,要板着脸孔说教,怎能避免老少咸不宜的结果?

  尽管在动漫技术上,我们还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技术好赶意识不好赶,因为技术可以引进,而意识的障碍却难以搬动。

  由于看到动漫市场充满无限的商机,这些年来,许多中国人都涌进了动漫行业。但几年过去后,许多人眼看钱烧了大把铁只打了一半,又不敢轻易熄火,只能在进退不得的谷地里耗着。因此,别看第五届漫博会上人头涌涌,只要动漫的创作“心魔”无法驱除,都难以改变一头热的尴尬状况。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