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电影里植入“中国元素”近来成为时尚,一直看好中国票房潜力的好莱坞电影“大鳄”们日前“哄抢”中国小说,《藏地密码》、《鬼吹灯》等畅销小说的影视版权均已被好莱坞买下。
有人认为,这是一条让中国编剧振奋的好消息——他们有机会为好莱坞改编剧本了,这也是一条让中国演员心潮澎湃的好消息——他们有机会登陆好莱坞了,这更是一条让中国影迷期待已久的好消息。有人还认为,好莱坞“哄抢”中国小说,让作者和出版方坐地生财的同时,也弘扬、推广了中国文化。
这些看法当然都没错,但我认为还是不要过于乐观,不要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好莱坞不惜血本,“哄抢”并改拍中国小说,无非是看中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和观众。据报道,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近170亿元,连续五年保持近30%的年增长率,有人预测,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望接近25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就拿好莱坞电影《环太平洋》来说,7月3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截至8月16日,该片的中国票房累计已高达5.96亿元人民币,超过北美本土的9767万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收获,怎不让好莱坞垂涎欲滴?而且,像《鬼吹灯》、《藏地密码》等畅销小说,每本光正版销量就过千万册,加上盗版和传阅数,起码都有数以几千万计的读者。这个庞大的图书读者群,就是潜在的电影观众群。加上口碑效应,改拍这些畅销小说,收获的绝对是可观的利润,这恐怕才是精明的好莱坞下手“哄抢”中国畅销小说的最大动因。
因此,好莱坞“哄抢”中国小说不足为喜。将其行为抬升到“中国人的创造力得到应有尊重”、“献媚中国”甚至“艺术投降”等高度,显然是一种虚荣心理和“精神胜利法”。它不过是紧盯中国人的口袋、博取潜力无限的电影票房而已。国产电影也势必会面临更强的竞争。
引人深思的是,好莱坞在“哄抢”中国畅销小说,我们为何有好小说却无好电影?国产电影实在没理由“端着金饭碗讨饭吃”。国产电影在图书改编成电影方面普遍做得不够好,没有恢弘精彩的故事,不具深沉厚重的人文思考,技术又比较“山寨”,难怪《鬼吹灯》的“灯丝”们对外国导演操刀中国小说表示期待了。能怪谁呢?(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