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征集令”何以少有响应?

时间:2013-08-05 10:07   来源:东方网

  7月30日下午,2014年央视春晚节目组正式开始向社会征集喜剧作品和喜剧人才。征集令写道:“请把你觉得爆笑的喜剧新作喜剧形式推荐给我们吧,请把你喜欢的喜剧新人推荐给我们吧,如果你是喜剧达人或喜剧创作者也请不要犹豫,我们将热情地欢迎你毛遂自荐。”但是微博征集效果似乎与央视春晚“全民参与”的感情诉求有些背道而驰,几乎没有毛遂自荐者,反倒成了众笑星的粉丝为自己的偶像争取登台机会的平台。(《楚天都市报》2013年8月4日)

  春晚节目组正式开始向社会征集喜剧作品和喜剧人才,是春晚开门办春晚的又一积极举措,对于广纳贤才,吸收社会幽默元素,丰富春晚小品创作和表演,无疑都有促进意义,但是这么好的事情,为何让春晚的热脸遇见了观众的冷屁股呢,剖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耐人寻味,也让人五味杂陈。

  首先,征集的要求语焉不详。既然要公开征集,就要就小品本子的长短,形式、范围和要求做一个不厌其详的说明,而春晚“征集令”寥寥数语,惜墨如金,含糊其辞,即使有心响应者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与其说是疏忽,还不如说是不认真,高高在上,官僚惯了,才会出现无人响应的尴尬。

  其次,不尊重作者的劳动付出。既然是征集小品作品,就应该明码标价,列明如果被采纳,将付多少稿酬,或者有其他奖励和鼓励形式,如今几乎所有呼唤公民参加和献计献策的政府征稿活动,都会采用有奖征集,而春晚不差钱,急切切想得到好作品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今是尊重作者劳动的社会,给报社投稿尚且有稿费,更不要说堂堂的央视春晚了,为何就想干指头蘸盐,不出一点水呢,难道春晚真的高估了大众的觉悟不成,不是公众觉悟不高,一切向钱看,而是春晚太不尊重组织者了。

  第三,对春晚的一种心因性抵抗和不合作。为了一场春晚,国家不惜代价,春晚剧组人才济济,央视内部就不用说了,凡是参加春晚的人,不是可以获得有形的物质好处,就是可以获得无形的名声,国家能够让冯小刚和赵本山执导春晚,绝不会亏待冯小刚和赵本山,春晚剧组乃至文化部吃皇粮的文艺工作者多如牛毛,内部的有生力量不好好充分利用,却像社会中的“外行人”寻找秘方,不是说民间没有高人,而是有时候不能将分内之事消极怠慢,而将必做的事情推给社会上,动辄“征集”,责任是个定量,一方承担的责任多了,另一方就承担的少了,观众会问,春晚剧组是吃干饭的吗?

  第四,对春晚小品的“塔西陀陷阱”的失望。过去,春晚的小品,令审查者很满意,但是令观众很不满意,一些小品充满了虚假的美德,空泛的道义,不真实的真实,即使是弘扬真善美也让人感觉很做作,春晚的小品更多的充满了歌功颂德的虚假美好,而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腐败、环保、空气质量和民生工程等却很少有涉及,即使涉及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无法走到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去,小品不接地气,没有讽刺,没有深度的幽默,人民群众即使笑了,也是苦恼人的笑,笑的很勉强,仅仅是礼节性的笑。现在要征集,人民群众没眼看到正在发生的切实改变,即使春晚要开门办春晚,即使审查要放宽,但是老百姓还是半信半疑甚至不信,掉进了“塔西陀陷阱”的恶性循环中。

  第五,春晚不缺本子缺胆子。其实,春晚历来就不缺好本子,过去的多少好本子被扼杀在严格审查制的摇篮里,作者辛辛苦苦写出的好东西,无法摆脱眼看着春晚近在咫尺,但是却被枪毙的心酸,只要鼓励说真话,说实话,不要为了审查而写本子,不要将过审查作为作品艺术性的最高标准来自我满足,不要为了写本子而缩手缩脚,那么春晚剧组的人都能够出好作品,更不要说来自民间的作品了,审查放宽,春晚无边,春晚不缺本子缺胆子,审查者的胆略和勇气够大,敢于求真务实的魄力有多大,春晚的好本子就有多少,也许不用向外修和向外求,就能够供过于求。

  春晚要改变过去的烂口碑和鸡肋,并非一朝一夕,形象受损容易,要修补受损的形象难,虽然冯小刚和赵本山给春晚带来了新的气息,但是至今毕竟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公众不管谁来执导春晚,要的是春晚的“干货”,谁能够给观众奉献“干货”,谁就是春晚的拯救者,谁就是春晚的英雄,谁就是人民艺术家,春晚“征集令”少有响应者就充分说明,要将人民群众放在心里,要真的放,而不是假放,心里有没有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春晚的节目中能够看出来,更能够用心感受出来,一点也错不了,更差不了。

编辑:顾文婧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