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听“抗日神剧”编导的叫冤

时间:2013-04-16 13:19   来源:红网

  最近正愁找不到能够写时评的靶子,忽然看到网上一片声痛骂起抗日神剧来,连主流媒体也兴师问罪、大张鞑伐;老夫急忙披挂上阵,拍马赶到,却听得几声呜呜咽咽。

  什么情况?

  原来是几个遍体鳞伤的神剧编导在那里鸣冤叫屈。

  开始我想,伙计们,你们胡编乱造、用离奇桥段和荒唐情结娱乐抗战、歪曲历史,是可忍孰不可忍?还有什么冤屈可叫呢?可是仔细听来,却不能说他们的辩说完全没有道理,甚至有些问题还值得深思。

  比如说,网上广为流传的那两张裸女致敬红军的剧照,几乎激怒了所有的人,成为这场大批判的导火索。可是央视《新闻1+1》节目组在做这期节目时就查遍了所有播出过的电视剧,也没有发现这样的镜头,不知网友是从哪里“人肉”出来的。我们说,抗战神剧应该被批评,网友出于义愤积极参与的精神也是可嘉的,但文艺批评也必须实事求是,岂能用恶搞的办法来污名化?编导们对这种批评态度和作风不服气,提出抗议,难道不应该吗?

  再比如说,所谓用三支箭射杀日军装备精良的一个排的金庸奇侠式情节,几乎置电视剧《箭在弦上》于死地,在所有批评文章中都被当做重要论据。然而,该剧编剧九年却说,这个情节早在送审前就被剪掉了,不知这片段是怎么被人传播出去的。我想,能把一个剧组的毛片搞到手并大加张扬,不是同行恐怕很难办到吧?如果在一场严肃的思想艺术批评中参杂进恶劣的市场竞争手段,把编导们自己已经察觉改正的毛病又故意拿出来献丑,这对帮助编导们提高创作水平有什么好处呢?

  最重要的是,批评抗战神剧泛滥,只打编导的板子是不公道的。正如央视董倩在节目中所追问:“如果一部抗日剧出现了这种雷人的剧情、不靠谱的情节,你可能认为是编剧还有导演出了问题,但是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都是这样,然后去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比谁更雷的话,那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我觉得《箭在弦上》的编剧九年的一段话,比起这个节目连线的专家和主持人最后的结语更值得我们深思,他说:

  “观众没有太多选择。年轻观众看不到穿越剧、宫斗剧,因为都有限制;青春励志剧也少,毕竟成熟创作者已经脱离社会了,没脱离的又偏年轻,写作技巧不成熟。另外,抗日剧这种题材相对安全,写的人会比较多——古装剧受到数量限制,现实题材则有更多限制,包括社会矛盾、行业矛盾,如今连婆媳矛盾、家庭矛盾都开始受限制,这怎么写?影视剧写的就是矛盾。相对自由一点的,也就是民国、抗日这段。”

  我认为他的话也反映了我们电视观众的共同看法。正如许多观众所抱怨:“不看抗日神剧,又有什么好看的?”诚然,抗日神剧之所以“神”,无疑是编导迎合观众口味将它们“神”出来的。观众口味无疑有点毛病,编导们的创作目的、态度、思想艺术追求上也无疑存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难道不都跟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大环境有关吗?而目前电视剧生产所面临的大环境,包括审查机制、题材限制,消费倾向市场因数等对艺术原创力造成的肘制和困厄,实在毋庸讳言。特别是这些年各方面要求改革影视审查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而抗日神剧泛滥也确实跟这个肇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审查制度大有关系。如果我们不在影视生产指导和管理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类似抗日神剧泛滥的局面恐怕很难改观。

  这样看来,我们在大义凛然抗日神剧的时候,也不妨听听编导们诉说委屈。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