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办晚会,不如把舞台交给市场

时间:2013-03-20 15:04   来源:新京报

  奢侈办晚会,应该减少和杜绝。政府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诸如晚会之类的群众喜欢参与的项目不该斩断,但这些本身应该更多地让市场来调节和制约,在这个过程中让奢华变成多元,让浪费变成繁多。

  《人民日报》近日报道,眼下越演越烈的各类演出遍地开花,其舞美追求高投入、大制作、全景式,地方晚会都讲究大场面,舞台浪费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和奢华攀比的不良风气。报道不仅对大量的巨额投入但却只是一次性使用的现状,表示痛心,还针对地方晚会的各个环节给予了揭露式报道,譬如“舞台宏大才能拉来赞助”、“缺监管道具价格随意报”等等。

  各地政府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热衷于举办晚会,这已经见怪不怪了。许多地方晚会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也成了腐败的发生地,给社会带来了“负能量”。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不过,你身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对精神生活不会太发愁,从国外一线流行艺人,到怀旧性、经典性的大中小型演出,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操安放之处。但如果长期在二三线甚至县城生活,又有一颗向往精神生活的心,大部分时间该如何打发呢?小城市能看到大明星的机会就只限制在了各类晚会上了。这其中除了港台大腕、国内名家,更有号称从来不接外单的著名主持人。

  所以奢华晚会应该成为诟病去检讨,但是否真像有些人提出的简单一刀切地方晚会全部停办,也值得讨论。想象一下,对于常年看电视、上网吧的小镇青年来说,偶尔有这么一台风情并茂的真人秀晚会,那怎么说也算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回忆。

  现在的问题还是出在因形式为先的晚会而滋生出的腐败。好比我喜欢喝牛奶,这没问题,从营养和口感来说都是需要的,但要注意牛奶的新鲜与否和是否被污染、有无不良添加剂等问题。我们在文化领域诸多方面,既缺乏传承,也没有操办经验,甚至连祖上前辈留下的教训也不多。贫瘠的几十年之后如今终于可以适当发展一些精神文化事业,但碰到的障碍也显得格外刺眼。这里面有趁火打劫的,也有千方百计要分一杯羹的,正如文化公司的一句口头禅:“政府的钱最好挣。”

  减少奢侈、杜绝贪腐,但不应该因噎废食,就像城市建设也难免有污染和腐败但不能就此放弃建设。就地方晚会演出来说,急需一些正规的、规模化的公司和操办团体,比如多少钱做什么样的事,应该有市场范例,而不是急三火四地找二道贩子公司或者以赚差价为目的的中介。按需提供、合理所需,这正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稳定方向。

  还有,政府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投入不应该因此减少,诸如晚会之类的群众喜欢参与的项目不该斩断,但要更科学地规划,走市场的道路。大操大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适当的文化放权,未尝不是精简职能做好服务的一种尝试。越来越多的社会呼声需要地方政府减少各部门之间的重复性晚会,也要求让更多的市场化演出进入当地的文化消费中。地方政府应当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让奢华变成多元,让浪费变成繁荣。当歌舞难以吸引年轻人时,可以有戏剧、小型歌友会、放映会;当听厌了千篇一律的民族唱法之后,来点草根欢快的《江南style》。在物质极盛和每个人的压力如此强劲的今天,文化娱乐毕竟能带来释放,何乐而不为呢?(朱白)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