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的《长生殿》与《景阳钟变》,都是经典剧目当代改编的成功范例。该团两代优秀演员在传统剧本《长生殿》的基础上,以当代人的理解与表演才华,从“整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出发,创造性地再现了这部优秀经典剧目的古典风采。《景阳钟变》虽然对原剧有一定改动,但坚持了原剧最主要的思想与精神取向,尤其是对封建帝王崇祯的同情,并且借崇祯之死的惨剧和明朝的亡国巨痛,寄托了对民族命脉沦亡的伤怀。其表演手法和舞台风貌,也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当代戏剧艺术家个人风格的代表。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价值理念不只为昆剧界和上海昆剧团所接受;以谦恭和敬畏的心态继承传统,已日益成为戏曲界的共识。天津京剧院上演的京剧《香莲案》,河南豫剧院上演的豫剧《程婴救孤》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剧《梁祝》等众多经典剧目的现代改编,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些新作,代表了当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它们既体现了近年来戏曲经典剧目改编的成就,更体现了戏曲界在努力矫正此前不加分辨地怀疑、疏离甚至鄙夷传统的偏见。
今天的戏剧家如何对待传统,始终是关系戏曲盛衰的关键。20世纪中叶以来,戏曲传统遭遇严峻挑战,尤其是在极“左”思潮的强大压力下,相当多的经典剧目经历各种程度的修改,其中一些改动,伤害了戏曲最核心的艺术原则,同时还对中国传统社会中自然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严重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更是戏曲界的新剧目创作中形成解构经典思潮的主要原因。一段时期内,许多人刻意强调对传统在艺术与道德两方面的颠覆,甚至连昆剧这样的传统剧种,也出现了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创新”。在经历了这些曲折之后,戏曲终于回归正道,我们终于看到戏曲健康发展的新气象。
诚然,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与艺术环境均有所不同。尤其是观众构成的变化以及剧场环境的变化,都需要现当代戏曲做出回应;而且,艺术家的身体条件不同、艺术风格迥异,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发挥优势,以特有的方式处理经典剧目,戏曲舞台艺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成就。近年来诸多经典剧目改编的佳作,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针对社会和艺术环境的变迁,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京剧《香莲案》尤其具有典范性,它巧妙地从传统剧目提供的情景中找到新的开拓空间,既没有背离传统观念,又使家喻户晓的秦香莲故事拥有了更充实的内涵。
近年来,戏曲剧目改编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除了戏曲界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持续不懈的努力,更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得到全社会更自觉的认同和更多的尊重。中国戏曲艺术家应该尽最大可能汲取前人努力的成果,只有敬畏传统,站在传统这一巨人肩上,当代戏曲才有可能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就。(傅 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