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电视剧多强调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同,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全家福》虽然讲述了60年历史变迁,但并没有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悬念和浓墨重彩的冲突,叙事强调亲历者对历史和变化的见证,更接近生活流。
以《四世同堂》为始,京味儿电视剧在荧屏上自成一派。以历史变革为线索,有反映北京宅门文化的《大宅门》;以古玩行业为背景,有充满文化气息的《五月槐花香》;当代京派电视剧中,有充满文人范儿的《编辑部的故事》,也有充满市井平民气息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展示大院子弟生活与变迁的《血色浪漫》。由吴刚、秦海璐主演的《全家福》则首次把视角对准了京城的小工业者——修建、修补古色古香建筑的营造业(建筑业)。
北京是皇城根儿,京派电视剧中也常常交错着皇城文化与平民文化。《全家福》以一曲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京韵大鼓拉开序幕,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居住在四合院的普通小工业者,生活充满了小胡同的市井气息。故事却由前清格格打算在宅院里仿造紫禁城的碧螺亭引起。亭子建造最后无果而终,前清格格仓皇而逃,留下一笔债务给王满堂。被迫借了高利贷的王满堂以为要家破人亡之时,迎来了北京城解放的消息。他也凭借对古建筑的了解和热爱担任了国家古建机构的大队长,从此经历了公私合营、社会化建设、反右、与苏联决裂、抗美援朝、大炼钢铁、“文革”、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最终看着奥运焰火组成的十八个脚印从永定门走向鸟巢。
与现代电视剧多强调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同,《全家福》虽然讲述了60年历史变迁,但并没有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悬念和浓墨重彩的冲突,叙事强调亲历者对历史和变化的见证,更接近生活流。大量细节与主要情节冲突无关,而是从容不迫地展示当时北京城的风俗人情。粗心的大妞当掉首饰买回的陈年棒子面,被口辣的刘姐一顿抢白;周嫂捡来煤核自己制作煤球;大妞嘲笑刘姐无故刁难周大夫像发春的猫儿……这些细节看上去更像是“闲笔”,与情节冲突无关,甚至与人物个性关联也不大,偏偏无处不在地填补了主叙事外的北京风貌。
《全家福》是典型的京腔京调,吐词儿清凉高扬、语气舒缓柔和;对白诙谐、句句都带着机锋;解放前逢人就招呼“爷”、“您哪”,解放后则张口闭口“同志”。窄窄的街道上,糖葫芦叫卖声此起彼伏。虽然只是局部,但《全家福》已然还原了部分古都的景象、市井的风光和民风民俗跃然而出。
吴刚主演的王满堂是古建筑行业中的顶尖儿人物,属于的城市小工业者;秦海璐主演的刘姐是个佣人,青年丧夫,靠救济和帮佣为生。解放后,王满堂成为公私合营的对象,作为工人阶级加入了国家机构;刘姐则从孤寡佣人翻身做了主人,当了灯盏九号院的街道组长。在北京解放前后的变化中,这两个人物的出身、家庭、命运都更具有典型性,但在既往的电视剧中,却是一片空白。继宅门子弟、皇城子弟、大院子弟、胡同子弟、古玩商人后,小工业者(工人阶级)成为京派文化电视剧的主角,实属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