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天门口》,文学色彩十足

时间:2012-10-29 14:07   来源:新京报

  刊载着武汉革命消息的报纸晃晃悠悠飘进天门口镇;枪声打破天门口镇的平静,阿彩向往地感叹:放鞭炮了……这些诗意的镜头,让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作品的电视剧《圣天门口》充满了文学色彩。

  《圣天门口》有强烈的表演和诗意还原成分,被波及的人群、其中发生的故事,都具有象征性。故事也由此变成了充满隐喻和意象的片段。

  首先它的人物被分解成了一个个意图明显的身份符号。饱读诗书、以礼治家的雪家是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国民典型;以抢劫起家、尚武的杭家充满中国式农民的狡黠和生存智慧。男主人公杭九枫是最坚定的革命者;革命者傅朗西从苏联回国,成了俄式布尔什维克的象征;雪柠代表了被创作者认同的一种价值判断;梅子象征着中国本土有希望改良过的传统;面临国共两党的争斗,段三国将一个女儿嫁给国民党,一个女儿嫁给共产党,是狡黠的富有生存智慧的底层人民代表;土匪头子的女儿阿彩常常不合时宜地抒情、勇敢和救赎,显然是追求自由的人物符号。

  这样一种身份结构下,故事直接让位了。《圣天门口》的很多情节便与日常逻辑产生了偏差。国共分裂的情况下,圣天门口俨然世外桃源。梅教授被杀害后,被全城通缉的雪茄居然能够大拉拉来到梅家,由仆人告知内情后又飘然而去;杭九枫被父亲关在家门,下一个镜头却是他已然在寻找傅朗西的路上,见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图景。

  《圣天门口》试图用大量的隐喻以及充满诗意甚至带着意识流的画面用以弥补叙事斑驳和不连贯的缺陷。全片都是冷色调处理,唯有新娘的嫁巾、党旗、红军肩章是灿烂的红;开篇近十分钟看不见清晰的人物面容,与乡土民众爱围观的特性以及革命到来前人心浮动相映衬的,是纷乱的脚步和晃动的镜头。这些处理有没有作用,还很难结论,不过,如果剧情一直这样显然会影响观众的故事代入感。

  《圣天门口》常常被拿来与《白鹿原》类比,因为它们都是通过某个小乡镇中大家族的此消彼长映射20世纪中国的变化。被赋予审美期待、做了相当程度商业性妥协的电影《白鹿原》尚不能讨好世人,被认为是大众艺术电视剧的《圣天门口》能否被当下观众接受,尚待观察。(梅子笑 剧评人)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