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热衷奖项的唯结果论者众,对文学和阅读怀抱着满腔热忱的人却少。倘不是有导演将《白鹿原》拍成电影,其间还有多段可供谈资的情欲戏,产生兴趣来读这本书的年轻人恐怕不多;若非莫言被媒体联合猜测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关注这位著名作家的中国公民,从人数上极可能会败给总爱看明星绯闻的那部分人。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创作些禁得住万千读者品鉴与历史考验的好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陈忠实立志要写本给自己“垫棺作枕”的书,写《白鹿原》时居住在几与外界隔绝的老家,每天吃妻子送来的干粮。四年后,他将手稿托付给出版社编辑时,差点说出“这是把我的命都交给你们了”;创作《平凡的世界》期间,路遥多少次深夜在大街上游荡,被误认为精神失常,健康更因为长期熬夜和大量吸烟而每况愈下;莫言的创作经历也并非一路坦途,在其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调侃,那个“不修边幅、没日没夜删改稿子的编辑”。作家们数十年来在文学路上含辛茹苦地耕耘,扣人心扉的作品才最终得以问世。
相比于作家呕心沥血的付出,当前他们是有些受了冷遇的。现在的年轻人们,有些只是想看看《白鹿原》里的田小娥在男女关系上如何随便,有些仅偏好于3D屏幕上纵跃的蜘蛛侠和网络游戏中的异英雄,还有些甚至不知道路遥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另外为数不少的所谓阅读者,喜欢读的只是那些热闹、在网络上盛行或者适合改变为热播影视剧的伪文学。文学离大众,或者说大众离真正的文学,比以前反而是远了。
如果说文学于当今的中国读者,最大的功能就是娱乐消遣;那么文学对于某些作者,最高的价值就是赚钱。有很多人非常擅长写“速食作品”,不论散文、文学评论还是小说,都有大概固定的格式、字数和“调调”,再通过某些网站和出版社的帮助,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很少有作家愿意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在遣词用句、情节结构和艺术创新上刻苦探索,静下心来创作一部能打动人心、收获社会效益的作品了。
在文学遇“冷”的背景下,诺贝尔文学奖却一年比一年热,这是种怪现象。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多高的含金量?一名中国作家获奖,能扭转当前华语文坛的颓势、改变当前的文学创作现状么?恐怕没有谁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外行人图的就是热闹。文学好与不好,他们未必看得明白;能不能拿回形式上、虚荣的和能帮忙摘掉“从来未有”帽子的奖项,才至关重要。依我看,莫言拿不拿奖诺贝尔奖,90%以上是他自己和评委们的事,犯不上跟着穷操心;国内能不能多几本好书、多些真正喜爱文学与阅读的青年,才是国家和大伙的事,该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