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脉体现城市的气质与风采。它流动在城市的街巷间,融贯在城市的韵律中,浸濡在城市的生活里,无声无息地塑造着城市的性格,展示着城市特有的人文气质与精神风貌。城市文脉是城市历史的积淀、城市文化的浸润、城市精神的凝聚,得之不易、失之难觅,必须悉心呵护、倍加珍爱。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不仅存在于书院学堂、图书典籍中,也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空间与日常环境中。正是通过具体而实际的生活空间和日常环境,文化才得以作用于人的心灵。社会环境包括城市文脉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探究年仅24岁便闻名于法国文坛的文学史家约翰·雅克·昂贝尔的成才原因时,深有感触地说:请您设想一下,巴黎这样一座城市……世界上自然和艺术的各个领域里的精华都成天在那里供人公开观赏;还试想一想在这样一个世界首都里,每走过一座桥或一个广场,就令人回想起过去的伟大事件,甚至每一条街的拐角都与某一历史事件有联系……这样一想,您就会明白,像昂贝尔这样的人才,在这样充满着聪明智慧的环境里成长起来,24岁的年纪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昂贝尔不失为城市文脉造就杰出人才的典范,但城市文脉对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城市文脉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显在的;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细微的,也是巨大的;是现时的,也是恒久的。城市文脉之所以能够对人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越深厚,对人们的精神、智能、道德、气质、素养等的提升就会越有力。进而言之,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呈现一派大拆大建的景象,不少历史文物、文化遗存、名人故居等在开发或“保护性开发”的名义下轰然消失;大片大片“钢筋水泥森林”的接踵而起,挤占了城市的历史空间、文化空间、精神空间,使人们的审美视阈越来越狭小,精神天地越来越逼仄。在传统记忆衰减的同时,城市文脉也逐渐呈现断裂之势。城市文脉具有不可逆性,破坏了就无法复原。这种精神文化之殇,是无论新建多少长街广厦也无法替代的,是无论开发多少新景区、打造多少伪文化与假古董都无法弥补的。还须指出的是,同质化是城市文化的一大忌讳。在利益和政绩焦虑驱动下所进行的大拆大建与野蛮开发,是对文化发展基本特性的背离。目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重复性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败笔,使一些原来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越来越呈现一种形象、变成一个模样,城市文脉的延续也因此而付之阙如。现代化城市的道路当然要走,城市的拆旧布新也无不可。但究竟如何走、怎样拆,如何才能呵护好城市的文脉,都是不能不认真对待、着力抓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