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立志要为底层小人物拍20部电影的导演,一帮活跃在微博的作家、传媒人、网络红人,他们扎堆在一起,要拍一部不依赖明星不看重票房的电影,结果这部电影真的拍成了,最近正在影院公映,它的名字叫《神探亨特张》。
想要看《神探亨特张》的观众要抓紧,因为排片不算好,它可能随时会下线。为什么要去看它?它一没有明星阵容,二没有场面渲染,三没有脱戏床戏。不过,想来想去,不看它的理由似乎更多些。
对于这部挑战观众既有观影经验的电影来说,其实并不难发现它的亮点,比如它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现实题材,而且为了好看,在演员表演和台词设计上,都尽力做到了夸张、有趣;它尽力地在向大众电影审美靠拢,努力地接地气(甚至可以说彻底的接了地气),观众再不买账的话,只能说这部电影的“精英意识”害了它。
“精英意识”在当下中国舆论环境里是具有贬义的,它和“公知”一样都被污名化了,所以,能看到《神探亨特张》试图彻底消灭“精英意识”在片中的体现。它通过极度戏谑的方式,比如打耳光、骂脏话、吃屎等表现方式,来包装它的现实关怀,避免沉重的东西。但影片的立意并没有因此被遮蔽,表面娱乐,骨子里还依然是一部深沉的电影。
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有老六(张立宪)、王小山、周云蓬等,他们现实中的职业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他们都有着底层出身,甚至还包括导演高群书——他的早期个人经历也写有清晰的底层痕迹。因此,通过《神探亨特张》的创作团队,可以管窥到一些社会构成。这部电影的主创,绝大多数都是关注民生的人士,人以群分,或正是因为价值观的相似,才得以让他们在现实中成为朋友,在电影中成为合作对象。他们聚在一起后指向性明确的发声,就不难理解了。
回过头来看《神探亨特张》,会发现它对底层生活的精准掌握,对人性不加修饰的真实呈现,对人物行为不褒不贬的中立与客观,使得以往电影中的好人坏人之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分,在这部电影中消失了。这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它在创作时根本就没准备“坏人”标签,对待小偷、诈骗团伙、算卦大师等角色,影片没有批判,更没有廉价的同情。它只是告诉观众,他们是生活中的人,不了解他们的生存与思想,不等于他们不存在。
精英群体的价值判断决定国家社会的发展走向,很高兴能看到《神探亨特张》集结的这些由意见领袖、媒体精英、网络红人等构成的精英群体,能把视线投到被遗忘甚至被抛弃的底层人身上。他们与角色一起呼吸,让没有话语权的一群人拥有了在银幕上向观众倾诉的机会。有人通过这部电影看到欢笑与恶搞,有人则体会到沉重与叹息,不管如何,这部“文人电影”都含蓄地把它的良心展现了出来,只是很可惜,会有不少人看不到它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