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新同事来上班,如果是内地来的,或者是内地学生在香港读了一两年书的那种,总是要提醒他们,写稿子千万不要太拿腔。看着对方疑惑的眼神,通常会再补充一些,那就是不要用那些别人听不懂、空泛的词汇,稿子里面不要出现主观性很强的词汇。
其实除了新同事,还有在浸会教书的时候,看学生们的作业,刚开始的时候,它们都会有这种强烈的文风,让人感觉似乎在看官方稿件,对于同事,我总是会问这样一句话:“你平时会这样说话吗?”每次对方都会摇头,“那好,你就像说话一样,把稿子写出来。”对于学生的作业,我总是要追问:“你不是他,你如何能够知道别人此刻在想啥?你如何从别人的表情判断对方高兴或者失落?你用中性的词汇描述出来,让读者自己判断,就可以了。”
不过,我最害怕看到的,还是那些带有诛心色彩的文章,这很阴险,因为人总是或多或少有点八卦,这会让很多读者失去了对事实本身的兴趣,转而去纠缠在一些你无法证明的事情上,而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每个人的主观判断,而不是依靠事实,或者细节来决定的。
当然,这是很好的转移视线的方法,很多时候,还真的很管用。宏大叙述也好,感情充沛的抒情也好,人们对于这些语言的追捧,远远大于对那些克制的文字的欣赏。不过,说实话,这两年,倒是有了不少变化,我想,因为人见识多了,总是会进步的嘛。